第41部分(2 / 4)

事件,實際上就是一場大的起義。這場大起義,李由抵擋不住,讓起義軍過了三川郡向西打,這就使得李由和盜賊事件聯絡起來了。秦二世要查李由的事,李斯很快就知道了,但是李斯因為見不到秦二世,沒法去解釋。李斯知道秦二世在查自己的兒子,查自己的兒子是假,要殺自己才是真。李斯不能坐以待斃,他當時也想出來一招,既然你要查我,我也豁出去了,他就給秦二世上了一封奏書,這就是我們說李斯之死和這封奏書有關。在這封奏書裡,李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趙高要謀反。

'畫外音' 此時的李斯已經知道了趙高誣陷他的事實,他感到自己已經被趙高逼上了絕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戈相擊。然後李斯上奏書,告趙高謀反。是否有確鑿的證據?看到奏書的秦二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這封奏書又是如何導致了李斯最終的死亡呢?

李斯給秦二世上了一封奏書,他說趙高要謀反,證據呢?李斯舉了兩個歷史上的例子,他說過去宋桓公的時代,宋桓公手下有一個大臣叫子罕,這個大臣給宋桓公說了一番話,說得很有意思。他說老百姓最討厭的是什麼?是殺戮,懲罰,最喜歡的是什麼?是獎賞,獎勵,賞賜;老百姓一方面喜歡獎、賞,一方面討厭的是殺、罰,國家也是既需要賞賜又需要處罰,兩方面都不能缺。既然這樣,乾脆咱倆分分工,你當國君專門管賞,我作為大臣專門管殺罰,這樣你落個美名,我落個惡名,你看這樣好不好?這一說宋桓公當然挺高興,這是個好辦法,就接受了這個辦法,讓子罕管殺戮和懲罰,結果他不知道管殺戮懲罰是最有權力的,人們最害怕的就是管殺戮懲罰的大臣。所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子罕就把整個朝政控制了,控制朝政以後,他就順理成章地把宋國的國君宋桓公給殺了。李斯講這個例子,說趙高就是今天的子罕,這是一個歷史故事。第二個歷史故事呢,他說齊國有一個國君,手下有一個大臣叫田常,說田常的父輩很有辦法,田家很有錢,他家向老百姓貸糧食的時候,老百姓凡是來借糧食,就用那個大斗,你不是借兩鬥嗎,我用大斗給你量上兩鬥,等老百姓來還糧食的時候,就用小鬥去收,借給你兩大斗,我收回兩小鬥,這叫讓利於民。沒有多少年的光景,齊國的老百姓都不喜歡那個國君,都喜歡田家。到了田常這一代,他還這樣做,最後田常就仰仗著齊國百姓的支援,把齊簡公殺了,然後自己做了齊國國君,這就是所謂的“田氏代齊”。講了這兩個故事,李斯就說,當今的趙高兼有子罕和田常兩個人的特點,所以趙高必定會反。這封奏書實際上是告趙高的狀,因為趙高給秦二世出主意要整李斯,所以李斯就進行了反擊,當然這個反擊的結果如何關鍵要看秦二世的態度,秦二世會相信他嗎?

秦二世看了李斯的奏書以後說,你不用懷疑趙高,趙高是個忠臣,這個人在國家穩定的時候他不會胡作非為,在國家混亂的時候他不會叛變,我很相信他,你也不要隨便地懷疑他。再說我這麼年輕執掌著朝政,你又年齡那麼大了,我也靠不了你幾天,趙高是我最倚重的大臣,離了他我怎麼能治理天下呢?秦二世就不信這個話。不信倒也沒什麼,最可怕的是秦二世竟然把李斯告狀這件事和盤告訴了趙高。這下可壞了,本來李斯是向秦二世告狀的,秦二世不但偏袒趙高,而且把告狀的話全部告訴了趙高,趙高知道這事以後,李斯是在必除之列了。趙高就對秦二世說,丞相現在最怕的人就是我,如果我一死,丞相就成了齊國的田常,不是“田氏代齊”嗎?他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趙高其實現在是遏制丞相的一股力量,假如把我去掉,就沒有了遏制丞相的力量,那丞相就會殺了你,奪取君權。聽了趙高這番話,秦二世就下令抓捕李斯。李斯因為一封奏書告狀,按照我們現在說法叫實名舉報,李斯是實名舉報趙高,結果反而被抓進大牢。李斯被抓以後心裡感覺非常難受,就是特別鬱悶,為什麼鬱悶呢?三條:第一,冤屈,李斯是想忠心耿耿地維護秦帝國,說他謀反,他感到冤;第二,憤怒,李斯一心想的是大秦帝國,沒有想到大秦帝國的國君,竟然把他作為叛臣抓起來要處死;第三,焦慮,李斯雖然參與了沙丘政變,但是他的頭腦非常清醒,他知道天下已經大亂,如果這樣下去,再把我李斯殺了,那秦朝的滅亡指日可待,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秦二世還下令,李斯的案件由趙高來主審,這李斯不註定完了嗎?李斯告的就是趙高,又讓趙高去審李斯,當然這個時候就非常危險了。同時和李斯一塊進諫的還有兩個大臣,一個是右丞相馮去疾,另一個是將軍馮劫,這兩個人也被下令要抓捕,他們覺得將相不受辱,兩個大臣在未入獄之前全部自殺,只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