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3 / 4)

對李園很好,他不可能殺我。這個門客看春申君不聽,就知道春申君會被殺,自己也會受到牽連,連夜就逃了。只過了十七天,楚考烈王死了,李園就立即入宮,然後春申君入宮,李園就讓刺客把春申君殺了,緊接著,把春申君家滿門抄斬。《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這件事足以說明楚國的政治腐敗了。春申君是楚國晚期最受重用的人,被殺那一年,是公元前238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九年,離贏政發動統一中國的戰爭只有八年。你想想,春申君實際上是楚國最後一段時間作了二十五年相國的人,這樣一個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作出這樣的事情,這是楚國用人上非常失敗的一點。

楚國滅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大勢,不瞭解戰國發展的大趨勢。春秋時期最大的趨勢就是爭霸,所以有春秋五霸這一說。戰國時期的趨勢是統一,如果明白這一點,要麼讓楚國強大起來,由楚國統一天下。要麼看清形勢,把最強大的國家給抵制住。結果楚國沒有強大起來,當時最強大的是秦國,對秦應當遏制。我們講兩件事,看看楚國的國君是不是意識到這件事。第一件事,邯鄲之戰,我們講過,秦軍圍困邯鄲,想要一舉滅趙,平原君搬來魏國和楚國的救兵,打敗了秦軍。這時候,山東六國的國君,最需要做的事,是儘快聯手對付秦國,一步一步削弱秦國。結果,燕國認為趙國的壯年人都死於長平,去進攻趙國。趙國不休養生息,連續四年攻打燕國。魏國也去打燕國,楚國趁機把魯國滅了。這樣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這六國之間就開始互相吞併,沒有一國的國君瞭解天下大勢。再舉一個例子,《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了一篇非常長的上疏,叫楚國上疏,是一個楚國的使者,給秦國最後幾位國君中某一位國君的。它代表了當時楚國的一個觀點,這封上疏的內容,重要的有兩點,第一,伐楚不如善楚,討伐楚國不如和楚國聯合起來。第二,滅楚不如滅韓魏,就這麼兩點內容。可以看出來,這封上疏明顯是嫁禍於人,希望秦國把矛頭指向其他國家,說明一點,沒有戰略眼光,只看到區域性利益。楚國可能暫時免除了被滅掉的危險,但從長遠來看,這個上疏只能夠讓秦國的國君更清楚地懂得遠交近攻的政策是正確的。

所以,最終楚國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滅亡了,楚國的滅亡意味著秦王嬴政的統一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基本上五國都滅了,只剩下一個齊國。對於齊國,秦王嬴政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呢?請大家繼續關注,謝謝。

24:不戰而降

[畫外音]秦王嬴政拉開統一六國的序幕後,兵鋒所向,戰國七雄中的韓國,趙國,魏國,燕國,楚國一個個煙消雲散。現在秦國的大軍直接面對著最後一個對手,齊國。齊國疆域遼闊,是戰國七雄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而且齊國因為不和秦國接壤,又受惠於秦國的遠交近攻策略,休養生息,幾十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所以,當秦國大軍進攻齊國的時候,齊國還有上千裡的土地,數十萬的雄兵。那麼,這樣一個國家,為什麼在秦王贏政的大軍兵臨城下之際,還沒有打,就舉國投降了呢?

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就是滅楚大將王翦的兒子,他在滅了燕國殘部以後,帶領軍隊從北方打入齊國。這時候,五國已經全部被滅了,僅僅剩下了一個齊國。所以齊國的國君田建慌作一團,非常緊張。因為第一,五國全滅了,只剩他一個。第二,秦國的軍隊是從北方打到齊國的邊境。想打,田建打不成,因為齊國已經幾十年沒有做過戰爭準備,一直是不準備打的,突然間迎戰來不及。不打,束手待斃,所以齊王建就是兩難。這時候,突然得到一個訊息,秦王嬴政派了一個使者來,田建一聽,高興壞了。因為他覺得五國被滅的時候,五國的國君什麼下場,兩種,第一,俘虜,第二,殺死。他這個地方派使者來了,如果想殺他的話,會派使者嗎?所以田建就在都城臨淄,齊王的宮殿裡面舉行了一個非常盛大的儀式歡迎秦國使者。秦國使者來到以後,對齊王田建說,秦王還是非常喜歡你的,但是想讓你把你的國家交出來,秦王給你五百里土地,讓你做個封君。齊國的最後一個國君,田建一聽非常高興,他覺得這個下場比其他五國國君強多了,高高興興地答應了,下令舉國投降。所以齊國最後被滅的時候,和其他五國都不一樣,不戰而降。齊王建就隨著秦國的使者,到秦國去了,秦王就把他安排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共,就是現在我們河南省的輝縣,安排在這個地方一片松柏林裡面,說著周圍五百里都是你的。然後派兵把松柏林包圍起來,斷絕所有的供應,齊王田建最後就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