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言談衝突了幾次,我才明白過來,而且奇怪他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你的意思是說,獵人是人,不是動物,對嗎?”小秒針點點頭,肯定地詰問:“人是人,人怎麼會是動物呢?”我細問他:“那你覺得我們和它們(指一下電視螢幕)有什麼不同呢?”小秒針說不出來,但他肯定地說:“不同。我們是人。”那一刻,他對自我的認同,雖然粗礪,卻那麼自然、驕傲、天衣無縫,讓我感動。他是喜歡自己的,喜歡自己作為人的存在。我已經失落這種認同感很久了,而小秒針讓我重溫了身而為人的快樂、滿足、自豪和幸福感。
記取那些歡樂:孩子的視界和創作(2)
3歲之後,小秒針對各類動物知識非常著迷,並很快具備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初級知識。2004年1月8日,我正教他,陸地上的動物用肺呼吸,而水裡的動物用腮呼吸。小秒針插嘴說:“有的動物用背呼吸,能噴出水來。”他指的是鯨魚。
過一會兒,吃早餐了。小秒針一邊喝牛奶一邊問:“牛蛋是什麼?”
我們被問暈了,和小秒針牛頭不對馬嘴地糾纏了半天,終於明白他的意思了。他知道了母雞會生雞蛋,而雞蛋和雞蛋不一樣,有的雞蛋能孵出小雞來,有的雞蛋裡面則沒有小雞,沒有小雞的雞蛋是可以吃的。小秒針由此進行了類比和發揮:母牛會生牛蛋,有的牛蛋可以孵出小牛來,有的牛蛋裡沒有小牛,磕開了,裡面就是可以喝的牛奶。小秒針的一席話,幾乎讓我變成了反知識者。如果知識會破壞這麼非凡的想象力的話。
2004年7月11日,下雨了,我帶小秒針在窗前看雨,念“簾外雨潺潺”,小秒針在唇前豎起指頭,示意我噤聲。他低聲悄語:“別吵,下雨好像在說話,雨在跟我說話呢。”我都呆住了,多麼想知道,雨點兒都跟我兒子說了什麼。只可惜,精靈和精靈間的對話,是不會讓我等凡俗氣太重的人知曉的。
2005年夏天,家裡吃榴蓮,小秒針聞著就有五分不滿;見到那稀糊糊的模樣,不滿增做九分;再嘗一口,十二分不滿意,爛著臉大叫:“怎麼這麼像屙的巴巴!”我一口榴蓮正在嘴裡,聞聲慘叫起來。他還辯解又辯論,說:“樣子也像、氣味也像,根本就是巴巴,好像拉肚子時的稀巴巴。”說得那叫一個噁心。從那以後,我基本上就戒了榴蓮。
2006年的夏天,下午常去游泳,每兩個小時一場,全程遊其實是遊不下來的,就有一些時間泡在水裡玩,或坐在池邊曬太陽。休息時,我慫恿小秒針創造一首詩,題目是《游泳》。小秒針沒怎麼思索,就有了兩句:“天上亮光光,池裡黑豆豆。”
我頓時樂翻。雖然沒押韻,描畫卻形象。從泳池邊看下去,泳池裡除了陽光跳躍,就是浮滿黑頭髮的腦袋,可不就是“亮光光”和“黑豆豆”?
我鼓勵小秒針接著編。恰好時間到了,小秒針觸景生情,於是有了後兩句:“哨子一響,黑豆豆爬上岸。”
我從小看不起駱賓王的《詠鵝》,直到有了小秒針的這首詩,才知道“鵝鵝鵝”實在是好詩啊,好詩!
還有更無理而妙、無巧不成的事兒。12月上旬,據我家老夫子說,一日半夜給小秒針把尿,從暗處走近開著燈的衛生間,他於半夢半醒間,緩緩吟詩:“江楓漁火對愁眠”,尿時又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還很是應景。
2007年,我帶小秒針等公交車,來了輛52路車,小秒針笑道,媽媽你看,這裡有輛“兄”車。我半天才反應過來,“52”和“兄”字的形似。小秒針管52路叫“哥哥車”,又問,還有沒有弟弟車?
偏遠地區的一家三口第一次到城市裡去,父子倆在賓館裡看到有一扇門突然自己開啟了,是一間小小的屋子。一個老太太走進去。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門又開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郎走了出來。激動的父親趕緊推兒子:快,快,去叫你媽來,讓她到這小屋子裡去變一下。拋開其中對沒見識過電梯的人的歧視和取笑,我喜歡這一類的笑話,因為它讓乾巴巴刻板無趣的現實世界陌生化,充滿了趣味。因為同樣的原因,我喜歡孩子的各種奇思妙想,對世界的新奇理解。
“媽媽,你看!”小秒針舉著一片落葉,興奮地跑過來,眼睛裡放著光。
“呀,真的!”我睜大眼睛,作出驚喜而好奇的樣子,假裝自己是第一次看到落葉。
小秒針一屁股坐到我懷裡,逼著我跟他一起欣賞那片醜哈哈的葉子。但我很快發現,自己真的是第一次看到這片落葉,我也是今秋第一次看到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