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小說:永樂大帝 作者:連過十一人

這場讓朱允炆睡不好覺的風波總算過去了。朱允炆又怕強藩威脅皇權,更不願冒不顧親情惹怒叔叔們的風險。所以,風險一消除,他立刻想拿“離間”他皇室骨肉的人開刀,也是殺雞給猴看的意思。�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永樂大帝》第四章(5)

他要捏軟柿子,還真有送上門來的軟柿子。�

朱允炆擺弄著龍案上的一堆奏摺,挑出一個,啪地拍下去,慍怒地問:四川這個姓程的上的摺子,是誰代呈的呀?其實他明明知道是誰代呈的。�

大臣們並不知內情,不由得面面相覷。�

方孝孺越位上前奏送:“啟奏聖上,是臣代呈的。”�

朱允炆問:“這個程濟是幹什麼的呀?”�

別說皇上,文武臣僚們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

方孝孺向皇上啟奏:程濟乃四川嶽池縣教諭。�

教諭的官委實太小了,明代各縣學均設教諭,其職能不過管理所屬生員,四時祭祀文廟而已,地道的芝麻官兒。朱允炆哼了一聲,說:“一個未入流的小吏也敢幹預大政,信口胡說?”�

方孝孺明知是程濟觸到了皇上痛處,因方孝孺與程濟所持見解相同,便只能硬著頭皮為程濟辯白,他說,自洪武帝以來,就倡導廣開言路,雖平民百姓,也可指點朝政之得失,而況食皇家俸祿的人呢,所以……�

他的話沒說完,就被朱允炆打斷了:“廣開言路,要看他說什麼。這個膽大包天的程濟竟然信口雌黃,離間皇上與至親骨肉間的關係,實在太可惡了。”�

齊泰已猜到七分,卻故意動問,不知這個小小教諭說了什麼,令陛下這麼生氣。�

朱允炆將摺子向齊泰一擲,落在他腳下,他說:“你自己看吧,朕不忍心重複。”�

齊泰彎腰拾起,匆匆看過程濟的摺子,既為程濟的斗膽和坦直而叫好,也暗暗為他捏了一把汗。他把奏摺又遞給了黃子澄,黃子澄看過,恭恭敬敬地放回龍案。他與齊泰、方孝孺交換一個眼神,都沒言語,他們心裡所想是一樣的,只是不好正面觸怒朱允炆。�

盛怒之下,朱允炆下旨,令刑部馬上派人把這個程濟抓來,處死了罷。說罷拂袖起立。�

齊泰忙說:“臣領旨。”�

朱允炆徑自離開了大殿。�

群臣中響起一陣嗡嗡的議論聲。�

散朝後,齊泰匆匆追趕方孝孺,來到神武門內。�

方孝孺正要跨步上轎,齊泰叫住了他:“方夫子,等等。”�

方孝孺心情不好,又著急,他生怕是皇上又召他回去有事,那就誤事了。聽見齊泰叫他,也只好站住:“齊大人有事嗎?”�

齊泰四下看看,悄聲問他,那個四川教諭,是不是他的門生,他的口氣無疑是關切的。�

方孝孺卻有點誤會,頂撞了一句:不至於連坐吧?�

齊泰說:“你別又上來讀書人的領袖脾氣呀,我是好意。你還不知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嗎?我是贊成程濟之論的。”�

方孝孺的臉色這才好看多了:“那尚書大人有何見教啊?”他告訴齊泰,程濟倒不是他的門生,他在蜀王府任西席時,程濟的父親倒跟方孝孺念過幾天書,彼此過從甚密,也算通家之好吧。不然,他也不會替他上這個摺子。�

齊泰又目視方孝孺說,他既奉上諭,不得不會同刑部、都察院,去鎖拿程濟了,他表示,他所能關照的,是晚動手兩天,不能再拖了。�

心領神會的方孝孺拱了拱手,說:“兩天足夠了。承情,多謝了。”說罷抬腿上轎。�

齊泰扶著轎杆又說起了朝政,他看了方孝孺草擬的官制考,齊泰覺得,改是可以改的,但一律復古,取法周公,改回到西周時代的官稱,也似乎不妥,有矯枉過正之嫌,請他三思。他怕方孝孺的復古思維過分地影響年輕主子。�

方孝孺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真的回覆到周文王、周武王時代,有什麼不好?那不是天下幸事嗎?�

齊泰所慮的不單是效果,他說,那也不在乎名稱的復古。方孝孺主張恢復周朝的井田制,尤其辦不到,弄不好會授人以柄,遭豪門權貴抨擊,會危及改革。�

方孝孺堅持己見,他認為臣子只應輔佐皇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有幸的是遇上了一位重文重義的仁君,否則一切都是枉然。�

。。

《永樂大帝》第四章(6)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