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先前馮微姿被周佳瑤算計一事,馮家人權衡了一番利弊後,才沒有發作,而是按著雲鵬的意思,默默的把人嫁了。
可是這次,不一樣。
馮家人,是鐵桿的太子黨。
太子雖不是賢能之人,但出身尊貴,佔著嫡長的位份。他母親王皇后,出身簪纓士家,底蘊雄厚。王家是三公之家,一流的門閥士族,族裡讀書的種子不知幾何,且代代都有才學兼備之人出世。
太子有皇后替他謀劃,又有王家做助力,名正言順,何愁坐不到君臨天下?
只是這幾年,馮家人卻漸漸的感受到了局勢的變化。
聖意難測。
東宮之位雖未有變動,但這幾年太子的日子確實過得不太輕鬆。他才能平庸,功業方面又無建樹,做事雖勤勉有餘,但能力不足。這對一個儲君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皇上年紀漸長,性情也與初登大寶時有了很大的不同。大概年老的帝王都是多疑的吧,這幾年朝堂上的變動,只要不是瞎子,那就都能看得出來。
皇上對太子的態度,正在悄悄的變化著。太子手上的差事,都是那種吃力不討好,還沒什麼撈頭的。也不知是那年春闈洩題一事讓聖上寒了心,還是工部貪墨案一事讓聖上對太子有了猜忌,總之這兩年,太子的勢力,權力都在削減,恩寵方面,也是不如往昔。
太子急了,總覺得自己離那個位置越來越遠,連帶著對幾個兄弟的提防之心,也越來越重。
天家無情,父子之間的關係,尚且先君臣,再父子呢!更何況同父異母手足之間那點微末的血緣了。
縱觀歷史,這世間,有幾個君王是順順利利、兵不血刃的坐上那個位置的?
自古打著清君側名義造反的,有都是。兒子反老子,兄弟間鬥得你死我活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實在算不得是什麼稀罕事。
如今,太子的形式,實在不容樂觀。
馮湯眯了眯眼睛,暗想,可見早早的立了太子,也未必是什麼好事!
哼!
這天家的事情,還真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儲君立得早了,皇上自己後悔了。儲君若是不立,則更是人心惶惶,風聲鶴唳,朝野不寧。
“父親,此事還應該及早拿個章程才好啊!”馮湯的長子,馮氏的大哥馮耀興,有些沉不住氣了。
當年馮家蒙冤的時候,馮耀興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他眼見著家族衰落,可是卻毫無辦法,只能奮發讀書,希望早一日考取功名,還家裡一個公道。
後來馮湯的案子重審,馮家的冤屈得以沉雪,全家這才從鄉下返回了汴京。
隨後馮湯復起,馮耀興又考中了進士,家裡這才東山再起,一年好過一年。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對當年的冤案有了愧疚之心,後來馮湯的小女兒馮玉珠被送進了宮,做了美人。馮湯的官場之路,也越走越順!
馮玉珠入宮多年無子,熬了多年,如今不過是貴人身份,對馮家也談不上助力二字。倒是大妹妹,當年委曲求全做了雲鵬的妾室,對家裡幫助頗多。
馮湯見不得兒子這個毛躁的樣子,板著臉道:“你如今也是要當祖父的人了,怎麼還這樣不穩重?”四十歲的人了,居然還跟個楞小子似的。他是長子,將來是要支撐門戶的,這般行事,如何能成器?
“父親教訓的是,兒子也是一時慌亂,沒了主意。”馮耀興也知道自己的性格不足之處,父親最不喜歡沒有城府的人,心裡但凡有點事兒,都巴巴的寫在臉上,能做成什麼大事?
馮湯的臉色這才緩了下來。他看向自己的小兒子馮耀宗,問道:“你有何想法?”
馮耀興見了,心裡頗不是滋味。
家裡一共三個兒子,最受父親器重喜愛的,不是自己這個長子,也不是外放的老二,反而是這個庶出的弟弟。
旁人家裡都是器重長子……
馮耀興回過神來,想聽聽看三弟是怎麼說的。
馮耀宗三十歲上下的年紀,一身絳色暗花緞窄袖長袍,將他原本就很俊朗的容貌襯托得更加出塵。
馮家的孩子,不論男女,生得都非常好。要不然早年馮玉珠也不可能被送進宮去!
就算是馮湯,如今年逾六旬,可是眉目之間,依然能看得出來年輕時的風采。
馮耀宗是庶出,從小卻是按著嫡子的路數來培養的!馮耀宗的生母是馮湯的愛妾,只因身子弱,生了馮耀宗後沒多久,就撒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