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上由美國一家控制的巴拿馬運河,變成了三強聯手,從此以後,這條掌控大西洋和太平洋交通捷徑的運河有了更強的實力保障,當然也有可能變成易起摩擦的是非窩。
如果說運河區協議的簽定在阿拉斯加軍隊強勢侵入巴拿馬運河,巴美聯軍敗退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話,協議簽定之後,阿拉斯加與法國兩國簽定的另一個協議就有些出乎意料了,當然出乎意料指的是那些沒有能力得知內幕的國家,對於英、德等國來說,這其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不然法國憑什麼能夠取得15%的運河權益?
這個協議名字很長,簡稱就是三島轉讓協議,根據這個協議,法國將其位於太西洋西岸的紐芬蘭島以南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東南太平洋的克利帕頓島,波利尼西亞群島東部的馬克薩斯群島轉讓阿拉斯加共和國。三島當中,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將在6月15日前交付給阿拉斯加,另兩島則會在6月底之前交付,在此之前,法國可以撤除其在三島的任何僑民,企業,財產和軍事設施,但不得蓄意破壞。
協議當中沒有規定轉讓三島所需的價格,但這個時候再不清楚的人也知道,這三島的轉讓肯定是無償的,因為代價在此之前就已經付出。
只是拿15%的巴拿馬運河利益,來換取三個沒有多大經濟利益的小島到底值得嘛,阿拉斯加要這三個荒島幹什麼,除了漁業上面還有一點收入外,其他的只怕是沒有多少用處了。
不過到底有沒有多少用處,接下來不久,阿拉斯加就嚮明白的和不明白的人作出了證明,不只是有用,而是大大的有用,讓人有些膽顫心驚的用處,阿拉斯加要這些島可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在大洋之上宣示阿拉斯加的強大。
隨著伯力和約,運河區協議,三島協議的陸續簽定,整個太平洋在戰火紛飛了一個月終於平靜下來,阿拉斯加在太平洋的霸主地位得以確定,而平靜了不到幾天,太平洋上又因為阿拉斯加的一系列動作熱鬧起來,好在這種動作在數大列強眼中早就有所預料了,倒是沒有引起多少糾紛,只是阿拉斯加的強勢讓不少國家有些擔憂罷了。
1915年6月1日,阿拉斯加總統葉文德宣佈了國會透過的新領土處置議案,根據這個議案,夏威夷群島所屬各島統一設立夏威夷直轄市,千島群島所屬各島統一設立千島直轄市,關島、小笠原群島,南日島則全部併入密克羅尼西亞直轄市統一管理,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則併入紐芬蘭省統一管理,
相比些地方,對於東南太平洋和運河區的處理則有些複雜,因為克利帕頓島和馬克薩克群島是屬於阿拉斯加的主權領土,卻又距離其他主權領地較遠,不管是併入夏威夷市還是密克羅尼西亞市都多有不便,但更近一些的運河區卻不能算是阿拉斯加完全的主權領土,雖然享有行政、駐軍、司法等幾乎所有主權領土能享有的權利,但最多也就像是一殖民地,與克利帕頓島和馬克薩斯群島有些難以言明的區別。
所以這份處置議案中特別規定了,將在阿拉斯加管轄的運河區設立一市兩縣,分別是位於西岸太平洋沿海的新港市,包括巴爾博亞海茨,克里斯托瓦爾,安孔及運河北岸的拉科納三鎮在內共計106平方公里土地。這也將是阿拉斯加在東南太平洋領地的管理中心,兩縣則是分別拉於北岸內陸的庫萊布拉縣和南岸內陸的薩米特縣,面積都在二百多平方公里左右,這兩縣都與法國管轄地接壤。
阿拉斯加將在此設立巴拿馬運河區總督,管理這一市兩縣及阿拉斯加在運河中的一切事務,同時阿拉斯加擁有完全主權的克利帕頓島和馬克薩克群島也將各設立為縣,行政區劃上屬於南洋省的省管縣,但為了就近管理,節省行政資源,這兩縣實際上將暫時歸入運河區總督府代管。
隨後幾天,葉文德就陸續公佈了新行政區域的行政長官人選,為了本土省市的行政穩定,這些行政長官的人選都儘量未動現任各省市長的位置,除了紐芬蘭省。
6月2日,葉文德宣佈任命現紐芬蘭省省長加布裡埃爾。卡內為夏威夷直轄市代理市長,同時要求其組織夏威夷當地居民在半年之內根據阿拉斯加憲法規定選舉出市議員,組成市議會,並對卡內的任命進行投票,如任命獲得透過,卡內即可成為正式市長。
加布裡埃爾。卡內實際上主政紐芬蘭也不過一年,若算真正管理紐芬蘭的時間實際上還只有半年,這個調動,對於紐芬蘭來說有一定影響,但對於卡內本人來說這個任命實際上更好一些,夏威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看這裡的駐軍數量就可以明白。而且一般來說,阿拉斯加對於直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