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部分(2 / 4)

了為東地中海戰場提供牽制的一處戰場了。就算在伊佐松河因為是處在義大利人的土地上,他們的主導權也遠不如阿拉斯加在東地中海,義大利再面。可也不是希臘那種小國可比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到歐洲之後的表現與阿拉斯加相差太大,導致他們在歐洲戰場的地位已經不如阿拉斯加人,雖然美國人的參戰軍隊數量遠超阿拉斯加,但英法等人卻為了儘快結束這場他們支撐的很難受的戰爭,也就不得不對阿拉斯加有所偏心了。

在巴爾幹戰場開始出現勝機後,英法方面大喜若狂,應葉楓的要求,透過協約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在伊松佐河和歐洲西線戰場發起一場大規模攻勢,但因為英法抽調了部分兵力去東地中海,他們又迫切希望似乎貢獻沒有阿拉斯加大的美國再派援軍。

由於美國陸軍從未上過火線,經驗的缺乏使他們傷亡慘重。歷史上美國一戰中只有5萬人傷亡,不說這個資料可不可信,至少在這個時空,所有人都知道美國人的傷亡有多麼慘重,其實在西線因為是居於從屬,在這裡的兵力也遠不如歷史上多,所以傷亡可能只有幾萬不到十萬。

但在伊松佐河,受了阿拉斯加刺激,為了打出美國人的威風,他們與德奧聯軍惡戰數場,最後卻是傷亡慘重,加上其盟友義大利堪稱麵條,使美國人在這裡無可避免的付出了高達二十萬人的傷亡代價,與阿拉斯加相比,已經足以讓美國人無地自容了,潘興的名聲因此在這個時候也遠不如歷史上響亮,比起宋智周和梅森這些已經聲名雀起的阿拉斯加將領都多有不如,更不要說與現在實際主持東地中海大會戰的葉楓相比了。

到現在為止,阿拉斯加六十萬大軍的傷亡就真正還不到五萬人,其中還有大半是重傷退出戰鬥的,並非死亡。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葉楓有夠卑鄙,阿拉斯加傷亡小,但他們的盟友傷亡可不小,英法多半隨阿拉斯加軍隊行動,損失倒不大,與阿拉斯加相差不多。

但是塞爾維亞和希臘就可說慘重了,希臘光軍隊就損失了十數萬人,還差點亡國,塞爾維亞呢十三萬大軍現在不剩下不過數萬殘兵敗將。要不是犧牲了這麼多盟友士兵的性命,葉楓也不可能達到在巴爾幹誘敵冒出,然後加以穿插擊破的戰略。

因為在歐洲的慘重損失,當時美國國內地反戰呼聲已經漸漸升溫。總統威爾遜和美國陸軍部都感到空前的壓力。眼前的形式已經開始明瞭,東地中海大會戰將成為這場全球性戰爭的敲響喪鐘之戰,阿拉斯加的風頭出盡,而美國呢?如果維持現狀他們相信英法不會食言,不付報酬,但戰後他們的發言權勢必受到影響。若是真的響應國內部分民眾的呼聲,退出此戰,那就更不要提了,那就是白白犧牲了數十萬士兵,什麼都得不到,可能還會因此與盟友發生很大的嫌隙,對美國的國際影響是個很大的打擊。

是全力投入爭取最後的勝利還是儲存實力減輕國內的壓力?這個問題美國人已經不能不考慮了。接到協約國最高統帥部的地命令後,美國陸軍部不眠不休的爭論了兩天,最終下令潘興全力增援法國人。美國人準備孤注一擲了……西線增兵十萬,伊松佐河增兵二十萬,威爾遜仍然想在伊松佐河找開局面,以體現美國軍隊的能力和地位。

而為了開啟局面,潘興也不得不在伊松佐河戰呈僵持,而大戰又可能即將由阿拉斯加來開始結束的情況下,派出特使選擇與阿拉斯加合作一次,也才有了亞得里亞海這一戰,在這一戰,美國軍隊也終於露了一回臉,除了空軍參戰,二十萬登陸部隊也有三分之二是美國軍隊,現在正縱橫在巴爾幹西部,美國軍威終於得到了一次最完美的展示,也間接造成了德奧的處境越發艱難。

德國人現在當然很不好受,從東線上撤回的50萬德軍多半用在了伊松佐河與巴爾幹,只有少部分勉強抽調到了西線。使他們在西線的兵力捉襟見肘。興登堡防線都搖搖欲墜。

更嚴重的是他們已經沒有了預備隊,因為戰事不利,國內厭戰情緒也越來越重。1918年8月—9月,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及機槍13000餘挺,而國內經濟又瀕臨崩潰。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訊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

9月,興登堡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餘的海軍艦隻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衝突,不光是國內民眾,軍隊當中也是反戰牴觸情緒越來越重。

讓他們更受打擊的是,塞爾亞灣之戰和亞得里亞海之戰使得巴爾幹局勢風雲突變,已經糜爛到了不可收拾的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