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同樣極盛,但那個時候,蘇聯好歹還有一些希望,在烏拉爾也好,在中亞也好,在西哈薩克也好,他都還沒有完全的斷絕希望。
即便在伊爾吉茲大戰開始階段,全球各國也不認為蘇聯會就此一敗塗地,如果運用戰術得當,甚至可能在西哈薩克反敗為勝,創造全面反攻的契機也難說,畢竟當時伊爾吉茲大戰前阿蘇雙方的實力是大致相等的,阿軍又是客場作戰,只要一個不慎,阿軍迎來一次大敗仗也並非一定不可能。
但當伊爾吉茲大戰正式展開,從伊爾吉茲空戰,到庫蘭沙地遭遇戰,再到伊爾吉茲和切爾卡爾兩場圍殲戰,蘇聯人連戰連敗,處境一步步惡化,滑落到了生死邊緣。
到伊爾吉茲大戰結束,蘇聯西哈薩克軍隊幾乎己經十不存一,局勢惡化之程度終於到了觸目驚人的地步。
絕對的一戰定乾坤,阿軍兵鋒之盛舉世矚目,以席捲之勢收穫了最大戰果,數十萬大軍越過烏拉爾河,直抵伏爾加河沿岸。
而到這個時候,再仔細計算雙方力量,才發現蘇聯與阿中為首的海約五國聯軍的實力對比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距離。
在戰前,蘇聯總兵力約在三百萬人左右,而海約國出動的軍隊還處於劣勢,且是客場作戰,到戰中,蘇阿兩國都在國內進行了大規模動員,最終在最高峰時,蘇聯總兵力幾達八百萬,而阿、中、土、保、芬五國加上中亞民族聯軍數量約在五百多萬人左右,遠處於劣勢。
但是到了現在,隨著蘇軍連戰連敗,好幾場戰役動輒就是數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