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新羅省,而漢江以北,則是西部設扶余省,東部設高句麗省。看名字就知道,基本上就是按照後世朝鮮半島所出現過的一些古朝代命名,唯獨避開了朝鮮這個大名稱,其實也就等於堅持了朝鮮只能是一個名族,而不是某一個地區的名稱。
這一點葉楓也是同意的,以民族為地方命名,特別是省(直轄市、自治區)一級到目前為止都只有東俄自治區這一個地方,但這可是當年的特殊情況決定的,而且當初高爾察克可說是用五百噸黃金和上百萬軍民買來的這個地位,朝鮮有什麼,他現在就是殖民地,葉楓沒有打算再以朝鮮字眼命名這些省市,沒打算給向來有些自戀的朝鮮族人留下什麼妄想。難免要是設定什麼朝鮮省,北朝鮮省,朝鮮省什麼的,很容易讓朝鮮族人自戀的聯想到什麼自治地區的非分訴求上來。畢竟朝鮮半島到現在還有近千萬朝鮮族人,在全國其他省市也有六七百萬之多,日本也強制遷去的五百餘萬人,讓他們產生這種思想弄不好會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甚至於葉楓還更進一步,便朝鮮古朝代名字他都不願保留,像高句麗,新羅這樣的省名,直接被葉楓否決,而是像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省市命名一樣,以地理性名稱或地理位置命令。
不過雖然葉楓贊成賀伯昌儘量將朝鮮領地進一步分拆多個省市的建議,卻也沒有完全認同一分為五的方案,畢竟朝鮮半島太小了,整個朝鮮領地不過22萬多平方公里,若一分為五,怕是連許多直轄市的面積都比不上,而且行政省市多一個,就要多許多行政開支。只是朝鮮領地實在人口太多,雖然朝鮮族人減少了過半,但為了稀釋朝鮮族人口,卻移來了差不多同樣近千萬的華人和其他民族人口。所以目前朝鮮領地總人口仍有近兩千萬之多,省市分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像原來岑義計劃的設一個朝鮮省和一個漢城直轄市的建議第一個就被否決了。
葉楓提出的方案是一分為四,減少了一個省份的設定,這個方案蘊釀了有近一個月了,所以一經提出,在國會自然是毫無意外的獲得透過。
所以最終今天在國會透過的議案就是葉楓的將朝鮮領地一分為四的方案。
按照這份方案,漢城直轄市自然是要設立的,不過相比賀伯昌提出的面積要小許多,只有不過六千平方公里,這已經成為阿拉斯加面積最小的直轄市了,不過因為漢城及周邊人口是最為密集的,所以面積最小,其總人口卻一躍成為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還超過蒙特利爾,費城等地,總人口突破350萬,當然其經濟實力無法與費城等地相比,不過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發展潛力自不待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漢城雖小,卻還將擁有一個全國人口第一大郡,因為根據這個議案,漢城直轄市的轄區將包括漢江河口直到西部黃海沿岸,即正位於河口的大港仁川市也歸入了漢城市的轄區,改名為仁川郡,漢城350萬人口有70多萬就位於此郡,不過其所轄面積當然也很小,只有不到兩千平方公里,這也使其一舉超過多倫多的哈密爾頓郡和華僑城的普羅維傑尼亞郡,成為阿拉斯加地域最小卻人口最多的一個郡(郡只有直轄市才有,設在非位於主城區的地域,與直轄市屬主城區的區平級。相當於省以下的省管市、省轄縣)。
除漢城市外,相比賀伯昌的方案,取消了將漢江以南一分為二的做法,而是直接以漢江以南設定一省,沒有命名為百濟或新羅,當然也沒有命名什麼大韓之類的(屁股大地方能稱為大嗎,可見後世棒子的自戀了),而是命名為白山省,這名字是葉楓隨意選的,蓋因這一區域有一個太白山脈和小白山脈縱貫全區。(沒命名為棒子省算客氣了)
說到這裡,還要提起一句,實際上葉楓自己最早計劃的方案是一分為三的,即以後世的三八線為界,一南一北各設一省,加上漢城直轄市。不過綜合考慮了朝鮮領地龐大的人口數量後,葉楓最終採用了自己的方案與賀伯昌的方案相參照後修改的,北面將會分成兩省,考慮到面積,自然不能以三八線為界,最終南移至漢江為界。
白山省首府設在朝鮮半島東南端第一大海港釜山市。全省面積只有7萬平方公里,略小於庫頁省,不過人口卻高達670萬人,一躍成為了全國人口數量僅次於河南省的第二大省。僅比河南省現在的人口少80萬人,當然其人口密度遠比全國任何一個省都要高得多。
而賀伯昌方案中的將漢江以北一分為二的方案沒有改動,只是名稱改動了,位於西部靠黃海沿岸的被稱為大同省,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大同省的首府放在了大同江沿岸的平壤,而生活在這一帶的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