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人生晚景,遭如此重創,所有委屈無處訴說,頗有些淒涼的意味。可戲劇性的事情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時候出現。靳輔剛被革職,康熙就接到治河前線報來的訊息。報告主要涉及兩件事,一是漕運道路阻塞了,糧食貨物運不進來,希望朝廷派靳輔去解決。二是靳輔主持修挖的重要水利工程中河開通了。這兩件事,實際上都是反映靳輔之功勞的。這也使康熙意識到對靳輔的革職處分有些不太合理。康熙三十一年,面對難以駕馭的黃河之水,靳輔再一次被啟用。只可惜,此時的他已經年老體衰,即使是老驥伏櫪,也不能奔向千里了。他不久即病倒,於這年十一月死於任所。靳輔死後,被追贈為工部尚書。康熙三十五年,清廷應人民的請求,在黃河岸邊為靳輔建祠。歷史總算給了靳輔一個正面的評價。

縱觀靳輔一生,寫滿“委屈”與不平,令人感慨唏噓之處甚多,亦給我們許多啟示。一是對於真理,必須堅持。靳輔在治河過程中,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在與各種不同意見進行爭論,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是要一點勇氣的。二是清官不一定值得相信。清官有時只是人們心造的幻影。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爭端。與靳輔處於對立面的于成龍,是相當出名的清官。可為了自己利益,作為治水的門外漢,他硬是要向皇帝告狀,給靳輔出難題。這樣的清官,世上少幾個也罷。三是成功必須要有一個寬鬆的環境。靳輔之所以最後能屹立不倒,全在於康熙對他還是比較信任的。康熙給予了靳輔獨立自主的一些空間,使他的治水理念得到較為充分的體現。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寬鬆環境,靳輔有十個腦袋也是白搭。 。 想看書來

熊賜履“嚼條子”

熊賜履是康熙一朝相當重要的儒學家。這個生於明末崇禎八年的名臣,一來到世界上便遇上了一個亂世。8歲那年的一天,某土豪借仇生亂,把熊家一門老小殺得幾乎一個不留。只有他的母親李如柏在藏匿中躲過一劫。他幸好在外面拜訪自己的老師,僥倖逃得性命。李氏是個才女,“少嫻書史”,堅貞異常。在夫亡子幼之時,以極節儉的方式堅忍地生存下來。白天讓兒子跟著老師讀書,晚上讓孩子跟著自己在燈下學習,只要稍有鬆懈即捶打責罵。“母織子讀,聲常達旦”。(《湖廣通志》)

艱辛的生活往往造就超越常人的英雄。小時候的苦難養成了他對學問的推重。康熙六年,作為弘文院侍讀的熊賜履進呈了清初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萬言疏》。在這份洋洋灑灑的宏文裡,他勸康熙帝要仔細甄別那些地方大員,用民生的苦樂來判斷縣令、太守的賢愚,用縣令、太守的貪廉來判斷他們上級(都督、巡撫)的優劣。他堅持把儒學作為治國安邦的根本,特別勸說康熙要認真學習儒家經典,“非聖之書不讀,無益之事不為”。在他的薰陶下,康熙都對儒學逐漸有了一種虔敬的態度。但耐人尋味的是,從小吃苦、又篤於學問的熊賜履卻並沒有用儒學來時刻約束自己。

康熙十五年七月的一天,熊賜履不小心批錯了一件公文,被康熙看出來了,只是不知是誰批的。熊賜履心裡慌張,如果真讓皇上知道是自己批的,那可不是好玩的事。第二天,他一早來到辦公室,讓書記員把那批錯的“條子”拿來,放在嘴裡嚼掉了。他的同事中間,平日就杜立德粗心些。於是,熊賜履裁去杜立德公文夾中一個批條,放到自己公文夾中,並重新把那個錯的批文內容寫到杜立德的夾子中。這事幹得相當笨拙,哪怕是隻認筆跡,就可以看出端詳。杜立德上班時,發現這個事情,果然大鬧一場,要宰相索額圖判個明白。心虛的熊賜履此時只能一個勁地抵賴和狡辯,但天不佑他。那天,在他進辦公室以前,滿族學士覺羅沙麻早就到了那裡,把他嚼條子的經過看得一清二楚。正當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時,覺羅沙麻從裡間辦公室走了出來,不緊不慢地說道:“熊中堂何苦如此?我昨晚因在親戚家守喪,今早比你過來得更早,就在南炕上躺著,明明看見你翻了公文夾,口裡嚼了一張條子,你如何能抵賴得過去?”熊賜履做聲不得。索額圖等人把他告到皇帝那裡,處分相當嚴重,罷了他的官,讓他僑居江寧。這件事情,在《清史稿•熊賜履傳》中略有記載,李光地的《榕村語錄續集》則十分詳盡,看來是事有所本,並非冤枉。

時間不知不覺間又過了八年。在江寧的八年光陰裡,在公文辦理上留下誤點的熊賜履卻至少做到了兩點:一是好學;二是清廉。在這段日子裡,他寫出了《學統》、《下學堂札記》、《樸園邇語》等著作,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體系。在生活上,他是從朝廷退下來的大官,但卻常常吃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