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恐怕是所有足球從業人員心裡最難以接受的一個現象,美國的體育市場實在太大,如果足球能成為美國第一運動的話恐怕國際足聯的這些官員們晚上睡覺都會笑的合不攏嘴。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歐洲人做出了無數的努力,從70年代貝利、貝肯鮑爾、克魯伊夫等一大批球員前往美國獻藝、到94年力排眾議把世界盃安排在足球的沙漠美國舉行。但是無一例外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很好,目前美國雖然也已開展了職業足球的聯賽,但是影響力可以說是小的可憐,也許美國人骨子裡大概就無法愛上足球這個專案吧。
當國際米蘭隊抵達美國的一刻,迎接他們的僅僅是兩邊稀稀拉拉的幾十名球迷,而且看起來很多還是正巧在美國旅行的義大利遊客,趕上國際米蘭的到來,他們也抽空來為自己家鄉的球隊加加油。
這種場面也使得剛才在飛機上還在幻想自己一下機後迎面衝來無數球迷的馬斯科有點鬱悶,在美國足球的地位果然是名不虛傳的低。
想想在亞洲受到的熱烈歡迎,馬斯科真懷疑這次美國之行俱樂部內的分析員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在機場國際米蘭的身影也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乘客匆匆的從他們身邊走過,誰也沒有向他們索要簽名,要求合影,看起來他們大概也不知道這麼大一群人是誰!
不過相對於球迷來說來到現場的記者倒是為數不少,粗粗數數大概有10來號人吧!不過這大概也歸功於美國的體育產業太過發達,記者的人數也相應的非常之多,10來號人大概算是很少了,也許某個橄欖球明星到紐約來玩玩吸引的記者也不止這個數。
稍稍回答了幾個記者的提問,國際米蘭全隊便走上了大巴,前往下榻地休整了。
這次美國之行說起來也不能算是一次商業遠征,在日程安排上並沒有一項商業活動的計劃,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接下來的聯賽備戰而來,這次邀請賽的幾個對手實力都不錯,是一次難得的賽前備戰,馬斯科也希望藉著這次邀請賽實地看看美國的足球市場,為以後的發展做個情報工作。
按馬斯科的理解美國有著1000多萬的義大利後裔和移民,怎麼說國際米蘭在這裡也應該有點影響力的,但是他沒有想到這些義大利後裔很多都是出生在美國,基本上對足球沒有任何的瞭解,他們和普通的美國孩子一樣玩橄欖球、玩籃球,甚至玩曲棍球但是就是不怎麼玩足球,所以國際米蘭這個名字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陌生的。
沒人把自己當回事,到使得國際米蘭得到了一個安靜的備戰環境,第二天國際米蘭就租借了當地一個大學的足球場地開始了訓練,當地出色的訓練設施和環境讓溫格非常滿意。
除了國際米蘭之外參加這一系列賽的球隊還有英格蘭的曼聯、西班牙的巴塞羅納和德國的拜仁慕尼黑。
經過抽籤首輪國際米蘭對陣英格蘭的曼聯,勝者和例外(另外)一場比賽的獲勝隊爭奪冠軍。
比起國際米蘭來曼聯在美國的人氣要更勝一籌,這大概也歸功於大多數美國人都是英國後裔吧!
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書由“Tjlian”免費製作
~使用鍵盤左右鍵翻頁,回車鍵回目錄~
第二卷 建設新國米 第一百四十三章 開發美國:5點對策!
球隊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的同時,馬斯科則暫時在眾人面前消失了,按溫格的說法馬斯科是一個人在紐約這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享受生活去了,不過馬斯科可不會承認這個說法,按他自己的說法他正在實地考察美國的體育市場,以便為後期開發美國市場找到一條捷徑。
馬斯科給自己的第一個考察任務就是上街!上街尋找和足球有關的東西!
馬斯科想準確的瞭解一下目前足球運動在這個城市這個國家到底處於一個什麼地位。
整整一天時間,馬斯科在紐約的大街上漫無目的閒逛著,最後他沮喪的發現除了滿大街橄欖球、籃球、棒球明星的宣傳畫外足球的印記在這個城市裡根本就不存在,更別說是國際米蘭的印記了!而在街頭密佈的體育用品商店中足球總是被擺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裡,就連自己忠實的盟友耐克,馬斯科一共走了10幾家門店,只在一家規模最大的店中發現了一件國際米蘭的隊服,而且看起來並不是賣的而是起一個裝飾作用,看來肯定是沒有銷量耐克也不好意思繼續擺放國際米蘭的這些商品了。
但是街頭雖然沒有足球的印記,但是紐約並不像想象的那般是一片足球的沙漠,在鋼筋混凝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