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回到家中,與我講話的不是別人,而是老父親。
一陣寒暄後,我問起文潔若先生,蕭乾說她一早就到廠裡校對《尤利西斯》去了。此時我才知道,蕭乾夫婦正為譯林出版社在趕譯“天書”,每日日不出而作,日已入而不息呢。我問他身體近況如何。他說雖然割了一隻腎,還好,但必須一 日三藥。他指了指那堆大大小小的藥瓶子,右手食指上纏著一圈白膠布,在我眼前一晃,我的心為之一顫,老人就是這樣工作的。我略有些興奮地向他彙報“雙葉叢書”的構想,著重介紹了合集中夫婦兩人的文章正反顛倒都可閱讀的編排方案,他說“這個點子新”。當談到作者人選時,蕭乾說“一定得把錢鍾書楊絳先生請進來”,並介紹我找舒展先生幫忙;說著便給舒展先生寫信,還順手從桌子下方掛的那個小拍紙簿中,把舒展先生的電話抄給了我。我這才悟出,老人室內的物件陳放是紊亂一點,但放得絕對有序,用起來便當,順手可得,還可提高效率呢。
告辭之前,我提出想與他合影留念。他笑了笑,坐上沙發,便招呼小和霞(照料蕭乾生活的初中畢業生,蕭乾還堅持每天教她二十分鐘英文)幫忙。拍照時,我堅持我應站著,他說:“那我也站著。”還真的站了起來。我說:“您是大作家,我是小編輯;您是長輩,我是後生。”蕭乾反對:“編輯和作家是平等的。”我說:“不行,不行。”蕭乾莞爾一笑:“那好,一樣來一張。大家平等。”就這樣,同一時刻,幾乎同一瞬間,兩張不同姿勢的合影,並列地珍藏在我的影集中。他那大家的風範、長者的寬厚形象,鐫刻在我的腦海。
蕭乾把書稿分兩批寄來,還應約專為這本合集寫了一篇長序,但忘記了起書名。我打電話請他補寫書名,他囑我代勞。先生厚愛,恭敬不如從命。我知道蕭乾一生坎坷,北平、上海、香港、英倫三島,浪跡天涯。他是一位著名的“未帶地圖的旅人”,屢遭婚變,歷經劫難,因禍得福,終在不惑之年結識文潔若女士,此後這個旅人方才覓到生命的綠洲。緣此,我斗膽為蕭、文散文合集題名為《旅人的綠洲》,問蕭乾可否。先生來函稱“雅而恰當”,欣然同意。
難忘蕭乾(2)
是年,出版社經濟狀況不佳,陷入困境,因無錢購紙致使該書出版期一再延誤。實出無奈,我只能函請先生寬宥。蕭乾說不必客氣,反而提出:出版社有困難,將來出書可以用書來抵充他的全部稿費。其時我獲悉他將《尤利西斯》稿費悉數捐贈給《世紀》雜誌,而自己的生活極為簡樸,這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旅人的綠洲》面世了,我專程送到府上。他翻閱樣書,十分稱道:“印得不但好,而且別緻,這在出版史上可能開創透過合集表現男女平等的先例。真是別出心裁。”他簽名送我一本,還特地寫道:“昌華同志,謝謝你的精心編輯。”事後,他還為《中華讀書報》撰《慧眼和匠心——向出色的出版社編輯們致敬》一文,鼓勵我一番。
蕭乾先生古道熱腸,有口皆碑。他十分關心“雙葉叢書”續集的出版,為擴大稿源和影響,他把我介紹給臺灣的何凡、林海音和柏楊、張香華兩對文壇伉儷,以及英國的陳小瀅(陳西瀅、凌叔華之女),請他們支援這套書的出版工作。後來他們都愉快地加盟了。前不久,客居英國的陳小瀅女士寄來陳西瀅先生的一篇重要佚文——1945年蕭乾、陳西瀅共同拜訪英國作家福斯特的日記,要求補入《雙佳樓夢影》一書(“雙葉叢書”續集之一)。因原日記手稿影印件模糊不清,文內夾雜二十多處中國讀者不熟悉的英國人名、作品名、地名,我難以辨認、註釋。遂再次請教蕭乾,時他在為《收穫》趕寫“玉淵潭隨筆”專欄的百忙之中,撥冗為我答疑解難,並對英文部分一一作詳盡註釋,寫了滿滿三大頁稿紙,還幽默地說我是在“考”他,慨嘆老了,“答卷不及格了”。其實,他那張對人生、對文學事業的答卷本就是他晚年的絕唱。
蕭乾先生,這位人生的旅人,在文潔若女士那兒覓到生命的綠洲,我亦有幸因選編《旅人的綠洲》結識了蕭乾先生。《旅人的綠洲》是一本精彩的書;蕭乾先生本身又是一部耐讀的書。作為前一本書的編輯,我深感三生有幸;做為後一部書的讀者,我沒齒難忘。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