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它,而且當時它沒有什麼債務。確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福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私營企業。但是溫伯格和懷特黑德後來從福特家族—並非公司—向其展示的財務狀況中發現,儘管總值很高,但是公司的贏利非常低。
福特家族很早就吃驚地發現老福特臨死之前為了合法減免不動產遺產稅,用福特公司88%的普通股成立了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其他有2%的股權控制在公司董事、管理層、僱員手中,僅剩下10%的份額留給了福特家族,但是這10%的股份仍代表公司100%的決策權,所以福特家族仍對整個公司保持絕對的控制。
福特基金會融資委員會—由溫伯格的另一位好友,通用電氣的總裁查爾斯·E·威爾遜兼任主席—當時已經快要撐不住了:福特的股份不能帶來任何分紅,基金會毫無作為。同樣重要的問題是,委員們一致認為最精明的決定無疑是把福特基金會的資產管理多元化,所以他們決定讓公眾出售所持的大部分福特股份,並推動福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是根據交易所的規則,所有上市股份都必須具有決策權且支付紅利—這一點遭到了福特家族的強烈反對。家族成員從福特得到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追求分紅帶來的那點額外收入。由於巨大分歧的存在,美國國稅局不得不透過一項特別的規定,即該家族由放棄絕對控制權而獲得的利潤—基本上是由增發股份獲得的部分—不向政府納稅。否則該家族是完全沒有可能同意這樣的交易的。很快雙方又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基金會和家族成員都想將西德尼·溫伯格這樣一位專家留在自己這一邊。
論身材,溫伯格確實可能是華爾街上最不起眼的人,但是這一點無關緊要,因為他的個*力和業內地位都達到了頂峰。高盛或許還只能算做一家二流小公司,在聯合承銷的操作方面還欠缺經驗,但是這些也無關緊要,因為這是由西德尼·溫伯格領導的公司。唯一的問題是溫伯格到底會代表福特基金會還是福特家族的利益。
基金會的融資委員會認為,就這樣一項規模龐大、操作複雜的交易來說,至少應該聘用一位專家級的顧問。在多年的從商經歷中,查爾斯·E·威爾遜認識了全美境內無數精明的金融家,但是就聘請專家顧問一事,他毫無顧慮地說:“我就只要西德尼·溫伯格。”小亨利·福特是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當聽說威爾遜有意聘用溫伯格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你別想了。西德尼只能擔任我們家族的財務顧問。”當然,福特家族得到了溫伯格,基金會另外找到了三位顧問。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福特:最大一單首次公開發行(3)
E·J·卡恩在《紐約客》上發表過對溫伯格的評價,其中涉及福特一事時是這樣說的:
當時國內最大的一次股票公開發行涉及的當事雙方都極力徵求同一位顧問的專業意見,這件事對熟悉這位顧問的人來說並不奇怪—時年65歲的預言家西德尼·溫伯格是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財務顧問,他的專業意見是業內最受追捧的商品。他身兼數職,既是受業內同行崇拜的高盛高階合夥人,多年以來還擔任無數美國大公司的董事。他曾任職的公司的數量遠比其他任何美國人都多,而且他還是一位最專業的財務顧問,他的意見不僅僅被企業家們採納,連多位美國總統都嚴肅對待他的意見。溫伯格雖然是一個出了華爾街就沒人認識的人,但他卻是這個國家最有影響力的公民……換句話說,他就是幕後聽政的太上皇。
福特於1953年10月1日正式任命溫伯格為此次首發的顧問。溫伯格立刻接受了任命,根本就沒有考慮這項業務會佔用他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最後算來,在整整兩年時間裡,這一項業務佔了他日常工作一半的時間。“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在核心問題的分歧上求得各方的一致,也就是福特家族向基金會將要出售的股份賦予決策權之後能以此換取多少新的股份。雖然所有各方都參與了整個過程中的各種談判事宜,但是重組福特公司財務結構的重擔完全壓在了溫伯格一人身上。”
在之後的兩年間,溫伯格和懷特黑德在舍曼–斯特林公司(Sherman & Sterling)的幫助下起草了56套不盡相同且都相當複雜的重組方案—當然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為了保密,溫伯格在整個過程中從未讓人代寫過任何信件、紀要或備忘錄。任何必須白紙黑字記錄下來的東西都是他親自書寫的,福特的名字從未在文書中出現過:相關的地方都是用“X”替代。
為了避免引起公眾的注意,他們的會面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