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意向朝廷提議,禁絕鞭炮,不知牧齋公以為如何?”
錢謙益聽完之後,微笑變成大笑,撫掌說了三聲“好好好”。
“如此,牧齋公是贊同晚生所議之事了?”
這句話說出,錢謙益的笑容漸斂。
史可法是在逼他表態,史可法想禁的,並不是鞭炮,而是百姓的歡樂,或者說,在這個激盪如麻的時代之中,百姓少數能讓自己舒緩喜慶的感覺。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史可法不願意百姓為俞國振的勝利而高興,不願意為華夏的勝利而高興。
在史可法心中,可能覺得大明已經走到風雨飄搖甚至他所屬的儒家正統都走到了風雨飄搖,所有百姓應該普世皆哀才對,怎麼能高興呢?
“老夫覺得,道鄰說的有理,不過,百姓想放也沒有什麼……”錢謙益前半句讓史可法一喜,但後半句卻又讓史可法面色一沉。
在心中暗暗罵了一句老滑頭,史可法不得不直截了當地說道:“牧齋公,這可是民心民意,莫非牧齋公就眼睜睜看著民心民意被俞濟民奪去?這可不僅僅是亡一姓之國,不僅僅是亡大明社稷,更是亡我儒家道統!”
“言重了,言重了……”
錢謙益接下來說了什麼話,史可法沒有聽清楚,因為就在這時,外頭又是一陣雷鳴般的鞭炮聲。
整個南‘京城都是鞭炮者,到處都是,四面八方而來的聲響,象是對史可法方才言語的嘲弄,讓史可法氣得滿臉通紅。錢謙益倒是不動聲色,向著侍立在旁的管家招了招手,湊到他耳邊說話,讓他出去看看又發生什麼事情了。
“想來多爾袞這韃虜頭目也是授首了。”在鞭炮聲稍低之後,錢謙益笑道:“多爾袞乃建虜最後之支柱,他若一死,建虜必致內亂,遼東光復可期了。”
“那是俞國振侵佔遼東,比建虜佔據遼東對我大明,對我儒家道統更為危險!”史可法怒道。
錢謙益微微一笑,舉起手中的杯子:“天高物燥,心火旺盛,非養生之道。道鄰,來,嚐嚐我新烹的菊花茶。”
“牧齋公!”他這不溫不火的模樣,讓史可法幾乎要掀翻茶桌了。
“每臨大事,需有靜氣。”錢謙益道:“慷慨赴死易,從容取義難。道鄰,你便是怒髮衝冠,又能怎麼樣,這個時候,越發需要鎮之以靜。”
“牧齋公有主意?”
“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朝廷艱難,說不好聽些,我們也需要些事情來粉飾太平。百姓放些鞭炮算什麼,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派人去見俞濟民,弄清楚他心中想的是什麼。”
說到這,錢謙益向前湊了一點,壓低了聲音:“若是俞濟民仍對先帝懷有敬愛之心,願意就此駐足止步,那麼大明國祚尚可延續,今後我大明與俞濟民的華夏之爭,便是一種非戰之爭。只要正人在朝,天子聖明,修仁義,講禮儀,何愁爭不過俞濟民?”
“可是俞濟民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這話老夫就有些不贊同了,俞濟民至到如今,尚未有什麼真正大逆之舉,雖然不認可福王,可是……咱們不是對福王也不大認可麼?”
此語一出,史可法的瞳孔猛然一縮。
如今他是工部尚書,錢謙益是禮部尚書,看起來兩人都是六部尚書之一,東林在金陵小朝廷中仍然位高權重。實際上他們明白,被捧為天子的福王朱由崧,根本不信任他們,有什麼事情,都是找劉孔昭、馬士英、阮大鋮等勳戚閹黨來解決。他們兩人能夠在朝廷里居於高位,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俞國振壓力的產物——朱由崧和勳戚閹黨,需要有人充當替罪羊,在俞國振發怒時扔出去。
但是,錢謙益這麼明確地說出對福王的不滿,這還是少有的事情。
“牧齋公,你究竟是何意?”
“道鄰,你說,若是讓俞濟民得擁立之功,異姓封王,他願不願意改弦更張,從此也修仁義,講禮儀,棄邪端而行孔孟?”
這就是說,錢謙益想將福王朱由崧乃至大明社稷拿上去,與俞國振進行一場大交易了。史可法怔怔地看著錢謙益,好一會兒,他起身拂袖而去。
無論如何,史可法覺得,自己心中還是有一條底線的。福王確實不是明君,更不是他史可法所屬意的天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願意拿福王來當籌碼。
但是,他又不能反對錢謙益的提議。史可法明白,錢謙益背後肯定是東林眾多大佬們共同意願。
“老爺,老爺,多爾袞於張家口堡自盡了!”出來的時候,那被錢謙益打發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