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部分(2 / 4)

小說:明末風暴 作者:卡車

問題還是簡單了。

“不過,陳臥子如今做的事情,也不能說沉淪,畢竟是有意義的事情。編《三皇要典》,其實就是記載三皇之功。尋我華夏道統之為也。”

“史記中記載,上古之時,生民原無帝王百姓之分。盡皆茹毛飲血。穴居而葉衣,有聖人出。授生民用火之術,是為燧人氏,又有聖人出,授生民結網漁獵之術,是為伏羲氏,又有聖人出,授生民農耕種植之術,是為神農氏。因為其有大功於民,故此民生尊之為皇,稱三皇。”

“後軒轅氏、顓頊、嚳、堯、舜,皆有大功於民,故此民尊之為帝,乃為五帝。”

這三皇五帝之說,原無定論,但俞國振拿出史記中的說法人,眾人都是博古通今的,沒有誰出來否認。

俞國振一笑,他原本還等人出來否認,見他們都不作聲,便又繼續道:“此前我在欽州,資助徐霞客先生周遊環宇,繞著地球一週,霞客先生為人謹慎,所見所聞,多有詳載,就記著在我們東南,赤道再往南的小島之中,便有上古遺民,茹毛飲血一如史書所載,由此可見,太史公所言,並非虛致。既然如此,有大功於民,方能為皇為帝,大禹治水有功,乃為夏王,此亦有功於民而為王者。”

“後來贏政掃平**,書同文,車同軌,以其功績可追古聖賢,故自稱皇帝,這皇帝之初始也。”

“故此,愚以為,是否需要有皇帝君王,非我所能言,非諸位所能言,乃天下生民方能定。若有人能有大功於民,天下生民欲立其為帝,則帝之矣。天下生民若以為帝王無用,則可廢之矣。”

俞國振這番話,倒是中規中矩,雖然有取巧的嫌疑,但還是讓眾人覺得滿意。

“近代帝皇,我獨佩服太祖朱元璋。”緊接著,俞國振又道:“不,應該說,佩服他半個。”

這話就有些大逆不道了,不但直呼太祖之名,而且還說只是佩服他半個。

“朱元璋驅逐韃虜,這是我佩服他的一半,但他終究跳不出圈子,因此最終為了家天下而興大獄,乃有靖難之禍,這是我不佩服的一半。”俞國振又道。

“太祖立下如此大功,傳基業於子孫,遺恩澤於後世,有何不可?”

“自然可也,但後世子孫若無太祖之能而有太祖之慾,如之奈何?”

說到這裡,夏允彝不禁啞口,確實如俞國振所說,崇禎便是沒有朱元璋之能而有朱元璋之權欲,國事便至於此。

“故此需要有賢相,正人在朝,約束帝王!”黃宗羲這個時候開口了。

顧炎武聽到黃宗羲這樣說,情不自禁搖了搖頭。黃宗羲還是那一套,無非是用相權來制約君權。

“正人在朝……黃先生所說的正人,又是誰呢?”

“自是東林、復社諸君子!”黃宗羲說到這裡,眉宇微掀,瞪著俞國振:“俞濟民,你早年起家之時,錢牧齋等東林諸公,張天如等復社同盟,都沒少出力相助。但你如今已成大勢,為何行過河拆橋之舉,棄東林如敝履?”

顧炎武又是苦笑。

俞國振則是淡淡一笑:“黃先生說我起家之時東林復社沒少出力相助……我想問一下,東林復社如何對我出力相助了呢?我要具體之事,而不是口頭上說的相助。”

黃宗羲張嘴欲言,但一時間,卻找不到什麼可以說的。

“東林復社諸君,給我寫了不少文章,但每一篇文章,我都支有稿費,而且藉助我的書刊報紙,為東林復社諸君揚名,說起來,這是兩利之事對吧?黃先生你當初詩文,也是領著稿費了吧?錢牧齋且不說,張天如人已不在,我也不欲多說他的惡言,我只問你一件事情,張天如所結交東林復社諸君子,有幾人為張天如的後事奔走,為何最後卻是馬士英這閹黨和我俞國振這在你心目中過河拆橋之輩在為他謀劃後事!”

說到這裡,俞國振當真是雙眉豎起,怒不可遏。

張溥與他矛盾重重,但畢竟是舊友,政見不同立場不同,隨著張溥的死而散去。可是張溥死後,東林、復社諸公都忙著到周延儒那邊奔走鑽營,想借著周延儒起復的東風弄個一官半職肥美差缺,卻將這個儒門領袖的身後之事完全忘了。

黃宗羲也是臉色大紅,一時無語。

“所以,我不欠東林復社的,轉過頭來,東林復社有沒有欠我的呢?”俞國振冷冷地道:“見著我印刷油墨之法便利,理想奪去與自己用,見我在新襄胼手胝足安置百姓,卻將給我的許諾盡皆賴賬……孔子云,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