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部分(3 / 4)

小說:明末風暴 作者:卡車

只要他不回國,俞國振對他在美洲的發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為了換取華夏所需要的一些資源,當時俞國振對於他的走私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縱容。

當時鄭森也以為,自己會忘記與俞國振的殺父之仇,遠走他鄉,做一個類似於虯髯客一樣的人物。

但是俞國振代明稱帝的訊息傳到延平城,這個時候,鄭森的心中突然間燒起了一團火。

俞國振怎麼就敢做出這種事情!

那個時候,鄭森就暗自發誓,終究有一日他要揮師西去,復興大明。他甚至學習倭國山中鹿介,發下七苦八難的誓言。

為此,他在延平港忍耐至今。

“我想知道,我們的自標究竟是誰,為何不是俞國振本人?”一個聲音響了起來。

“原本此次來,是針對俞國振本人的,我們想著……俞國振謀朝篡位,這些年又獨攬大權,失士子之心,只要除了他,那麼天下百姓自然就會歸心大明。但是這些日子在四處轉了,我們發覺,這不大可能,百姓人心已附,俞國振的手段果然了得,短短八年間,便已經安定天下之心……”

身邊的一人嘆了聲說道,此人為馮澄世,乃朱由崧時的舉人,此後便一直不得意,最後選擇投靠了老鄉鄭森。他性子機警,這幾年來是鄭森主要的謀士之一。

鄭森微微點了點頭,八年後第一次回到華夏,他發覺這個華夏已經不是當初的了,天地一新,而且俞國振的宣傳工作做得極為徹底,百姓就算還過著苦日子,也未曾怨怪新朝——也無法怨怪,畢竟除了修路、修堤這樣的對所有人都有利的徭役之外,華夏朝完全免除了百姓的田賦,僅這一點,就讓天下農夫歸心了。

華夏的百姓要求真不高,朝廷不再納稅,便是服徭役也是在本鄉本土,官府還要管飯錢,這種情形下哪個還會起事造反?前朝?那個賦稅徵到幾十年後的大明?早就該完蛋了!

華夏畢竟是個農業國,即使俞國振大力推動工業化,這十來年的時間,也只不過讓華夏人口中的百分十五左右變成了純工業人口。俞國振的規劃是每年新增百分之一的工業人口,這樣到三十年後,華夏就徹底完成工業化。但至少在現在,只要農民還穩著,那天下就會太平,俞國振就有充足的兵源。

馮澄世說到這,有些感慨地嘆了口氣,然後接著道:“而且俞國振此人最重製度,華夏朝的朝政運轉,國家管理,都已經形成了制度,便是俞國振死了,在短時間內也無人敢挑戰這一制度,甚至換了不是姓俞的坐天下,仍然不會改變。若說這世上有誰能令華夏朝制度崩潰,毫無疑問,便是俞國振本人!”

此語說出後,有人哂笑了聲:“俞國振一手建起這套制度,如何會自己將之崩潰?”

“正是,正是!”

“安靜!”馮澄世哼了一聲,眾人靜了下來,他又繼續道:“正常情形下,俞國振自然不會如此,可是非正常情形下呢?前日的報紙,你們看了沒有?”

“什麼?”

“馬士英、黃宗羲自歐羅巴歸國,華夏在歐羅巴組織反英吉利同盟,已經達成了協議,肢解英吉利。”馮澄世說到這裡,冷笑了一聲:“託俞國振的福,如今咱們對歐羅巴諸國都很熟悉了!”

報紙上報道的除了一般訊息外,還有華夏與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瑞典達成的條件。在肢解英吉利之後,華夏以愛爾蘭換取葡萄牙人的休達港,並在這座非洲最北扼地中海出口的港口建造一座軍港,這樣華夏西海艦隊就不須借泊在里斯本。同時,未來護國主治下的英格蘭,將倫敦之西的牛津割與華夏,作為破壞孔子書院、殺害華夏學者的賠償,同時,華夏軍艦有泰吾士河的自由通行權,倫敦不設炮臺,其海上安全由華夏西海艦隊與英格蘭王家艦隊共司保護。

“這個訊息又怎麼樣,漲了俞國振聲勢罷了。”有人嘆息道:“俞國振開疆拓土,聲望更盛,想要動搖其統治,更不可能.….…..”

“當初曾有人意圖寄望於下一代,俞國振如今已經確認其子俞襄為太子,過兩日便是俞襄大婚之時,待俞襄再有子嗣,三代傳承之勢便成了.………”

眾人又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馮澄世雙眉微微挑起,輕輕拍了一下桌子:“諸位,聽我說完!”

眾人這才想到,他們不是在這裡來誇讚俞國振的,而是來窗量如何對付俞國振。

“俞國振對俞襄寄予厚望也一直是按著繼承人來培養俞襄的,大夥都知道,俞襄在軍中呆了足足四年,因與羅剎人的戰功,升至團長之職,然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