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省)政府部門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最新的趨勢是,不僅國有企業在京設立駐京辦或聯絡處,一些大的民營企業也在京派駐了聯絡人員。如果以一個駐京辦每年的經費為100萬元計算,這些駐京辦每年需要的全部經費就在100億元以上。
如此大的資金為何會用在這裡?除了為來京的地方官員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外,是為地方爭取更大的利益,包括營造關係網路,在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專案、批文等。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經說道,現在,各省市區、地級市甚至縣都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有的駐京辦目的就是跑“部”“錢”進。一般地說“跑部錢進”,人們也許還沒有具體的印象,但如果看一下下面的數字,問題就很清楚了。據李金華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作《關於200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報告》,在2005年對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審計調查中發現,這些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預算共編報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億元,僅為中央實際補助億元的。也就是說,中央實際補助中有近4300億元(佔全部的一半以上)未納入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預算中。對於這部分資金,至少要注意兩點,首先,從使用上看,這部分資金的使用實際上脫離了省級人大的審查監督;從資金的來源上看,有相當一部分是與“跑部錢進”聯絡在一起的。這就是要有駐京辦,要有“跑部錢進”的重要原因。
另有資料表明,近年來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逐年增加。2005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已達到億元,佔中央財政總支出的57%,地方財政支出的45%。關鍵的問題在於,這樣一種涉及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轉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處於“不透明”狀態。據李金華的報告,2005年中央財政分配的239項專項轉移支付專案中,有41項存在內容交叉重複的問題,涉及資金億元;有65項沒有管理辦法或管理辦法未公開,涉及資金億元。在這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的不透明性就更是突出。因為這種一般性轉移支付,國家沒有指定具體用途,無論是在撥付還是使用上,有關部門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其實,不僅在轉移支付的問題上如此,凡是涉及重大資源分配問題的,包括政策性資源,幾乎莫不如此。其間造成的浪費、不公、*,也就可以想見。 。。
二 暗箱操作——中國之癌(下)(2)
而暗箱操作現象的廣泛存在,特別是與行政權力相聯絡的暗箱操作現象的廣泛存在,不僅導致重要社會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導致*現象的廣泛發生,更重要的是,這種暗箱操作成為瓦解制度和規則從而瓦解社會生活基本秩序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暗箱中的暗,是同時對上對下而言的。對上,它使得自上而下的權威和控制失去效力;對下,它使得公民對權力的監督成為不可能。因此,在暗箱操作現象嚴重存在的地方,種種的弊端實際上處於失控狀態。
幾年前被揭露的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協副主席、白山市*部部長李鐵成賣官案中,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細節:在他擔任靖宇縣副縣長、縣長和縣委書記期間,竟沒有一個單位不向李鐵成行賄的。在全縣範圍內,李鐵成受賄沒有“空白點”。調查結果表明,全縣科、處、局級幹部除李鐵成本人和他的妻子外,幾乎無一人不向他行賄。吉林省檢察院“李鐵成受賄案偵查終結報告”中長達9頁的“行賄人名單”顯示,行賄者分佈在縣委、縣政府機關各個部門,基層鄉、鎮機關,省直、中直企業等100多個單位。而李鐵成,不過是相當普遍存在的賣官案中的一個極端的典型,在近些年頻發的*大案要案中,涉及買官賣官的已經佔有一個相當大的比重。
買官賣官何以在我們的社會中相當廣泛存在?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在我們的社會中,官職是一種與金錢幾乎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資源;二是官職的獲得,或者說幹部的任免是封閉性操作的。這裡所說的封閉操作,實際上也就是成為一種正式制度的暗箱操作。
2006年年初,中央紀委和中央組織部曾經通報了一批此類案件。其中山西省翼城縣原縣委書記武保安賣官的案件最為引人注目。有關部門調查了武保安從2003年1月10日到2004年3月18日銀行賬戶上的存款紀錄,可以說日進萬元。這一年多,正是他任縣委書記期間。值得注意的是,在武保安案發之後,他妻子說了一句後來被廣為引用的話:“當書記與當縣長就是不一樣。”而從其存款紀錄中也可以看出,在擔任縣長時,他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