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侷限性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經濟部分。讓他們開闊一下眼界,其實主要還是為了進一步改革做準備,至少可以減少一些阻力。
最後還是慣例環節:
感謝書友‘長青無悔’的打賞!多謝一直以來對本書的厚愛!
感謝書友‘長青無悔’和‘satan111133(許久不見)’的月票!多謝對本書的支援!
感謝各位訂閱和投推薦票的書友,多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本書的支援和厚愛!繼續加油哦!
第91章 順勢辦報紙
商人是什麼,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多少都有點概念。
但商業為什麼賺錢,還有商人賺錢對國家有什麼意義。甚至於國家如何管理這些商人什麼的,幾乎沒什麼人考慮過。這在很多朝代,其實是一種忌諱。
首先,歷朝歷代朝廷對商人的壓制一直很厲害,甚至有商人家庭不許為官的情況。在公開場合討論商業,討論商人,最好帶著幾分鄙視的語氣,否則凸顯不出自己的‘清高’。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大商人背後必然是世家,而世家直接佔據了朝廷的主要份額。在家天下的封建時代,賺了那是官家的錢,虧了那是他們自己的錢。
所以自然是不留餘力的上諫不要‘與民爭利’。實則何為民,方雲只知道在春秋戰國時代,百姓似乎不是民,而是公卿士族,一般的百姓大部分有名無姓。
明末更是到達巔峰,商稅幾乎是可有可無的級別,一個國家全靠農稅維持……居然能夠維持那麼多年,也算是奇蹟了。
別的朝代有沒有類似的書籍不知道,反正方雲知道的歷史裡面,似乎關於商業的書籍,似乎就兩本,一個是《管子》,一個則是漢朝的《鹽鐵論》。
實際上後者並非真正的商業書籍,而是關於戰略物資專營的辯論文,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唯一的作用就是導致後世的鹽價不斷上漲,百姓幾乎吃不上官鹽……
前者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商業書,商業只是全書的一部分。篇幅也比較少。
換言之。在春秋戰國之後。關於商業的書籍幾乎沒有。倒是有不少農桑,或者工業方面的著作,比如《四民月令》、《天工開物》、《齊民要術》等。
方雲不希望自己之後,國家又走回依靠農業稅來過日子的情況,所以引導社會輿論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開闊下屬的眼光,把商業直接擺到明處討論。甚至於,他陸續還會頒佈《專利法》等法律法規。確保發明者的利益。
191年末,在年終宴會的瘋狂之後,方雲之下又迎來了另外一種形式的瘋狂。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劉辯在方雲教導了一番這方面的知識後,也開始對經濟有了興趣,在他和方雲的引領下,自然形成了一股風潮。
畢竟,當某人打破一個陶碗,居然可以帶動一條產業鏈這種結論出現後,誰不好奇?
研究的結果。再加上紙張的廉價,自然使得相關的論文開始增加。甚至於文人時間走親訪友的,互相吹噓一番,甚至和好友爭吵得面紅耳赤什麼的。
最終的成果,就是方雲面前的將近一百本關於經濟,關於商業的書籍。
內容或許大同小異,大部分都是在他之前給出的那篇文章之中引申出來的。甚至於引經據典,有條件的甚至引《管子》裡面的內容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孔璋,紅昌,你們有任務了!其他的工作先放在一邊,都過來幫我看看,覺得觀點不錯的選出來,覺得純粹抄襲或者論點不夠明確,又或者言之無物的給他丟一邊。”方雲指了指眼前這一百本書籍,把兩位秘書給叫了過來。
看書是一種享受,尤其在沒有娛樂和足夠的書籍的古代。甚至既然可以把工作都放在一邊,那麼兩人自然沒什麼反對的,直接就加入到了審閱的過程之中。
大概是受到方雲白話文的影響,不少人投其所好,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偏向於白話文。就算不寫白話文的,至少也沒有和以前一樣晦澀難懂。說到底就是紙張的普及和推廣,使得文人墨客總算是可以放開了寫,不在顧慮空間不夠的問題。
至於少數老頑固,那對付起來就更簡單,直接不錄取就是了。當初有聲電影出現的時候,卓別林還不是照樣堅持他的默劇,結果很明顯,至少現在沒什麼人會看默劇了。畢竟進步才是世界的主流,跟不上時代的結果就是被淘汰。
只是方雲的方法,稍微有點簡單粗暴了一些,他直接暴力的推動了時代的進步。
選出的書籍有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