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退休的時候。尤其是最後三年的時間,若無更進一步的可能性,那麼就要提升半級擔任一些閒職。給後來者讓讓路。時間一到,再提半級退休,享受該級別的退休待遇。
其實,說穿了就是打算普及退休金分級制度,至於退休金這種存在,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存在。按照《漢律》,70歲就可以致仕,也就是退休,這個情況下下,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可以享受俸祿三分之一的退休金。少數功勳卓著的,還能發原俸。
不過唐朝的時候。六十幾歲的也可以致仕,但是這個情況下,就沒有俸祿發放。然而很多朝代,官員寧可死在任上,也不會致仕。
和未來不同的是,未來人才多,所以退休是被動的,年齡一到就退休。
這個時代人才太少,以至於想退休君主也未必允許,至少沒有那麼快找得到可以頂替的存在。所以這個時代的退休,往往意味著是臣子主動請求退休。最多,就是因為犯了什麼特別的過錯,或者政治站位出錯,所以才‘被告老’,這應該是最原始的被動退休了。
大官都這樣,不足兩千石的小官自然就別指望可以致仕了,就算是致仕也沒有退休金可以發放。不少人擔心老了之後,家裡人沒有人照顧,難免就會貪一點留給家人。小貪有時候就這樣發展成為大貪,鉅貪。
到頭來,吃虧的還是百姓,損失的還是政府本身。
至於那些真的可以堅持到最後的官員,估計對他們來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應該算是最好的安慰了;有能耐的,多少也會在退休之前,安排好兒孫的仕途,甚至當個小吏什麼的,安排不了的,就讓兒孫自謀出路吧。
一個國家出現這種兩極分化,那可不是方雲希望看到的。好在隨著商業稅的不斷增加,他也有了發放退休金的底氣。
這件事情也關係到官員退休之後的收入和待遇問題,結果討論自然也是最為熱烈的。就這樣足足討論了三天,基調這才確定了下來。
退休金分級,根據不同的級別給予不同的俸祿待遇。俸祿的發放不和職位掛鉤,而是和工作年齡掛鉤。工齡越高,那麼發放的退休金就越高,反之則越少。至於那些在任上就暴斃而死的,國家最多給予一定的撫卹,但退休金顯然就沒辦法發放了。
這個退休金,僅僅是本人可以領取,而且在本人死亡後,就自動取消發放。不過每年會根據市場物價,甚至退休者本身的年齡上調一部分的退休金金額,不讓退休者吃虧就是。
最低一級的退休金,至少也要讓退休者,每天可以吃三頓,每週至少有一頓肉作為發放的標準。不管如何,也不能讓別人退了休之後,吃個飯都成問題不是。省著點,比如每天吃兩頓,不吃肉(畢竟有食油)的話,多少可以省下一些退休金買點別的用品什麼的。
退休金的分級還有發放,就這樣直接透過,剩下的就是宣傳和後續的普及問題。
當然,如今還有一個非常需要處理的問題,那就是擬定第一批退休人員名單的事情。其中,楊彪、王子服和蔡邕等老臣赫然也在名單之中。
他們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只有三年的時間,三年後如無意外基本上就要退休了。在仔細考察了這些年的政績情況之後,對於沒有升遷可能性的人,將提半級放在清閒部門,等待退休的到來,比如一些沒什麼實權的副職之類。
次日,隨著報刊的釋出,退休制度和退休金制度也開始為天下人知曉,不過目前只是在晉陽一帶廣為人知。當然,也因此引起了百姓的熱烈反響。(未完待續。。)
ps: 行政篇暫時告一段落,下一章恢復戰爭篇!
第147章 司州奪回戰
194年10月,農曆九月中旬,秋收的時間到了。
說真的這年的收穫並不是很多,主要因為這兩年的氣候都比較乾旱少雨。方雲已經想辦法用水車和蓄水池,甚至廣挖灌溉井來解決這個問題,奈何多少還是造成了一定的減產。
不能否認的是,這次減產多少和夏末秋初的蝗災有直接關係。但一場蝗災就這樣消弭在萌芽階段,百姓們也不由得鬆了口氣。若是讓蝗災成了氣候,今年的收成就真的要糟了。
饒是這樣,方雲普及的高產作物在今年的產出,到底還是嚇了那些土地承包者一跳。明明天氣已經乾旱成這樣,居然還有以往三倍以上的產出,若是風調雨順又該如何?!
正所謂穀賤傷農,大量的糧食直接導致糧價偏低。好在方雲在制定退休金的時候,就已經把工資和五銖錢掛鉤,故而不管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