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國,北方尤其是黃河以北,一到冬天,氣溫很低,零下十幾度是常事,再加上自從去年進入小型冰河世紀以來,地球的氣溫一年比一年低,而現在沒有暖氣,甚至沒有溫暖的房屋,也沒有足夠保暖的衣服,如果不做好過冬的準備,那麼,冬天會凍死很多人。
所以剛一進入秋天,進山砍材和打洞找煤便是首要任務,除了這些還會派出外出尋找物質的小隊,以及各種打獵隊伍,隊伍不同,待遇自然不同,這就相當於以前社會,分工不同,待遇不同。
其中進山砍材是待遇很低的一種,一天只供應兩頓飯,而且每人每天至少要運回來100斤的木材,否則視為沒有完成任務,那麼食物減半。
選擇進山砍材,也是權衡利弊之下,選擇最合適的工種,雖然待遇很低,吃不飽,但是如果可以帶回來的木材超過100斤,那麼多出的部分,可以拿來自己用,亦或者作為另外的報酬。
不過這不是李菀盼最為看重的,最為看重的是安全,當然這個安全是相對的安全,至少比狩獵,或者進山洞挖煤炭要好很多,而且進山砍材人也不少,避免了單獨行動,被人暗算,荒野求存,不僅要防備怪物和變異獸,更要防備同類。
一路上,扛起斧頭進山的李立,引來了不少人的嘲笑,譏諷,在他們眼中,李立就是一個傻子,一個怪物,一個誘餌,現在這個誘餌居然進山砍材,做和他們一樣的事情,這樣就讓他們有些微微不爽,似乎李立這樣,便玷汙了這工作,降低了他們的身份。
不過一路上,李立沒有說話,低下頭,一言不發,因為這樣的情況,李菀盼早就預料,在這之前,她已經給李立提前叮囑,打過預防針了,不管別人怎麼嘲笑,諷刺,絕不能還口,就當作什麼都沒有聽見。
還口和不滿只有一種結果,引來更多的諷刺,以及得罪這些人,得罪了這些人,雖然不可能殺掉,或者打殘李立,但是各種地方給你穿小鞋,那就得不償失,甚至混不下去,不僅李菀盼和李立現在是最弱的組合,一個傻子,一個醜女,不得不低調,低調才是生存之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往往聽過上層社會黑暗,勾心鬥角,底層社會,又何嘗不是,就像去一些大型工廠打工,也要分派系,一個地方一個派系,別的不說,就說工廠裡面,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流水線操作工,也有爭鬥,並不是工人就團結。
越是底層,鬥爭越是激烈,因為底層是掙扎在生存線上,為了生存線,他們往往會迸發出難以想象的潛力,來參與爭鬥,有些人總是鄙視領導層的鬥爭,甚至有些人感慨高處不勝寒,但是大家卻拼了命的往高處擠,那些感慨高處不勝寒的人,是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是酸的。
就像大家都說大學生沒用,新聞上也說去技術學校學技術是條好出路,但是哪一個大官或者大商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中專學院,全部都是拼盡一切辦法,走遍後門,也要把子女送到大學,即使不入流的大學也心甘情願。
來到山林深處,大家合力之下,把樹木砍下,然後李菀盼和李立來到一根砍倒的大樹面前,這一根樹木是大家選剩下的,沒人願意要的,因為這種樹木,十分堅硬,劈開十分費力。
不過李菀盼沒有去爭,因為去爭只會自取其辱,她不僅是新來的,更是一個女人,而且是比較單薄的女人,李立是一個傻子,一個智商只有五歲的傻子,不僅分不到好的樹木,也沒有人願意和他們搭夥一起。
這裡伐木,一般來講,五人一組,這樣分工明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不過對於這些人的排斥,李菀盼沒有在意,李立也沒有在意,李立是因為智商原因,所以覺得沒什麼,他也沒有任務能否完成的概念。
由於沒有人願意和二人搭檔,他們的效率非常之慢,一上午,二人加起來,才劈開不到五十斤的木材,也就是,用了一半的時間,才完成四分之一的任務。
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午飯是一碗稀飯和兩個煮熟的土豆,是專門有人設立粥點,排隊領取食物,當然李菀盼和李立也是排在最後。
等到輪到二人的時候,裝粥的大鐵鍋裡面只有一層殘羹冷炙,分派食物的是一箇中年婦女,身材十分魁梧,比起男人絲毫不差,中年婦女瞟了一眼站在眼前,端著一個破碗的李立,然後在鍋底使勁舀了幾下,僅僅舀出不到半碗的粥,粥上還漂浮一些鐵鏽。
中年婦女把粥倒在李立碗裡,完後撿起兩個土豆,遞給了過去,李立看了看不到半碗的粥,想要說些什麼,不過很快被身後的李菀盼阻止,然後趕緊幫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