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各部向蟠龍鎮發起總攻時,擔任2縱司令員的王震發現陷入重圍的敵人有逃跑的跡象,他不顧個人安危,來到前沿陣地抓起一支卡賓槍高喊:“我是王震,我是王大鬍子,同志們跟我衝啊!”戰士們一聽王鬍子帶頭衝鋒,全體官兵像潮水一樣湧向敵167旅旅部所在地,一舉全殲敵人。

1947年8月,王震率部攻打榆林。此役調動胡宗南部9個半旅,達到了從戰略上牽制敵人的目的,使我陳、謝部隊順利南渡黃河進入反攻。榆林硝煙未散,王震旋即率部參加沙家店戰役,殲敵第36師大部,敵師長鍾松落荒而逃。沙家店戰役的勝利,不僅完全粉碎了國民黨軍在陝北的所謂“重點進攻”,而且改變了西北戰場敵我力量對比,使我軍由被動轉為主動,由戰略防禦開始了戰略反攻。

沙家店戰役後,敵主力狼狽南撤,返回延安。為了不讓敵人順利撤退,王震率部連續攻佔綏德以南鹹(陽)榆(林)公路上的曲思教、九里山、駱駝鋪、岔口、大小勞山等地。在曲思教伏擊撤退之敵,殲敵1000餘人。緊接著,在九里山抗擊敵人一個星期,給敵人很大殺傷。

當時部隊嚴重缺糧,傷亡很大。天又下雨,人員非常疲勞。但是,王震毫不畏懼,他動員部隊說:“我們困難,敵人更困難,他們怕我們打,不敢住村莊,沒有飯吃,空投的大餅都是黴的。我們要同敵人比意志,比忍受困難的能力,堅決拖住他們,讓他們增加傷亡,增加疲勞,從而加速敵人的失敗。”

在戰爭年代,“鬍子”、“王鬍子”、“王大鬍子”均屬王震的綽號。一提這個綽號,各級官兵無不充滿敬意。

或許是遺傳基因的作用吧,早在長沙鐵路上,不到20歲的王震,面頰上的鬍鬚便茂盛一片。那時的王震對付鬍子的辦法是:你不讓我露臉,我不讓你露頭。他早也刮,晚也刮,其目的是免得開火車煤灰往鬍子裡鑽。結果,鬍子越刮越密,越刮越稠。1929年到家鄉組織特區委、游擊隊後,頭髮、鬍子一齊留。當時的王震主要是想裝得年長一點,顯得說話有分量,對群眾有號召力。再加上鬍子是湖南人對智者的尊稱,王震有勇有謀,外加滿臉的鬍鬚,自然“鬍子”的綽號非他莫屬了。王震的鬍子在戰爭歲月裡越來越稠密,他的“鬍子”的名氣也隨著戰爭越來越響亮。

5.王震把一些老同志找到醫院,直衝衝地對他們說:“我要上山打遊

擊去!你們敢不敢跟我走!”

文革初期,王震也遭到批鬥。造反派給他掛牌子,戴高帽子,他把牌子砸了,把帽子扔了。王震還讓葉帥的孩子葉選寧為他起草“反攻大字報”。一副對著於的鐵骨血性。

有人把狀告到毛澤東那裡,王震得知後一臉嚴肅地說:“我不怕,毛主席瞭解我。”

1967年“五一”這一天,毛澤東在天安門上看到王震時,右手緊緊地握著王震的手,同時左手輕輕地拍了拍王震的手背說,有人想打倒你,你是打不倒的,關鍵的時候你王震是可以吹鬍子瞪眼的。第二天,這個“最高指示”就出現在北京街頭的大、小字報上面了。

非常遺憾的是王震這一次與毛澤東在一起沒有留下照片。1995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王震畫冊》時,只收入了1969年國慶節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同王震握手的照片,照片上身為領袖的毛澤東親切地看著他的這位老鄉、老戰友。

“文革”開始時,王震不屈服於造反派的壓力,在被“遊鬥”的卡車上,還扯著嗓門和極“左”思潮對著幹,一點兒也不示弱。

對於被打擊被迫害的老戰友,他充滿感情,不顧自己所處的危難處境,盡一切可能,為慘遭不幸的、甚至身陷囹圄的老戰友和他們的子女們傳書遞信,奔走呼籲。

1972年,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從陝北插隊的地方几經周折到江西探望父母。在探親返回陝北的途中,她坐著火車拐到了北京,一是想看看昔日的老師、同學、朋友,二是想借機打聽一下政治方面的訊息。

到北京後,毛毛悄悄地借住在一個同學的家中。第二天,一個老同學跑來找她,說:“毛毛,王鬍子要見你。”

王鬍子,王震,“文革”中,這可是個北京城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的人物呀!

“王鬍子”怎麼知道我來北京?叫我去什麼事?現在許多過去的好友見了我躲都來不及,幹嗎還要見我?毛毛越想心裡越沒有底。去見這麼有名的人物,毛毛是又高興,又著實地惴惴不安,心中直打鼓。

第二天,毛毛的好朋友領著毛毛進了王家。

一進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