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上帝的指紋 作者:絕對601

曾有一個印加國王企圖效法先人修建薩克塞華曼堡的豐功偉績,其中有一項就是從幾英里外搬來一塊大圓石,為城堡增光添彩:“兩萬多印第安人拖著這塊巨大的圓石,穿山越嶺,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途中,這塊巨石突然失控墜落懸崖,壓死三千多人。”在我查閱的所有史籍中,這是唯一講到印加人確實曾經修建——或者說試圖修建——薩克塞華曼城堡式的巨石建築的一本書。這段記載表明,他們並不具有相關的技術,以致釀成這場慘劇。

當然,這件事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但是維加的故事卻加深了我對聳立在頭上的這座偉大的城堡的疑惑。看著眼前的巨石,我感到,它或許真的是印加時代之前的某個更古老、卻擁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民族修建起來的。

它又一次提醒了我,考古學家鑑定這種不含有機質的道路、石牆之類的工程建築的確切年代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對付這些東西,放射性碳鑑定法行不通,熱發光鑑定法也不起作用。新鑑定法,如測定岩石裸露時間的氯…36法雖然正在發展中,但離實際應用還很遙遠。因此,在鑑定技術取得突破之前,所謂“專家”對印加文化的觀點仍主要是猜測的結果,主觀推測而已。由於誰都知道是印加人在使用薩克塞華曼城堡,人們認為是他們建造的就不難理解了。但是,使用和建造這兩件事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絡的。說不定,印加人發現有這麼現成的房子空著,就直接搬進去住下了。

果真如此的話,當初興建這座城堡的人到底是誰?

“發光的人”,“忠誠的戰士”,根據古老的神話說,是維拉科查人,長鬍須的、白面板的異鄉人。

旅途中我一直在查閱16、17世紀西班牙冒險家和人種學家的著作。他們對遠古的、與世隔絕的秘魯印第安人的傳說有翔實的記載。最引人注意的是,這些傳說一再強調,維拉科查的到來與一場淹沒了整個世界、消滅了大部分人類的可怕的大洪水有關。

第七章 那時代有巨人嗎

清晨6點,小火車驟然一抖,慢吞吞地爬上庫斯科河谷陡峭的山坡。窄軌鐵路在山裡如一連串字母“Z”似的彎來彎去。火車“嘁嘁嚓嚓”地在第一個“Z”下面那“一橫”上跑了一段,然後沿著中間那條“斜線”倒行上山,轉換軌道,再沿著上面那“一橫”跑一段。如此這般,週而復始,開開停停無數次後,終於爬上了兀立於那座古城之上的山巔。此時城裡的印加古牆、殖民地式的豪華宅邸、狹窄的街道、蹲伏在維拉科查神殿廢墟上的聖多明哥大教堂等等,全都如夢似幻,幽然浮現在灰濛濛的晨曦裡。街燈依然閃爍,勾勒出一道道光影,地面上晨霧飄渺,炊煙從無數小屋瓦頂上的煙囪中嫋嫋升起,美得就像童話世界。

火車終於不再留戀庫斯科城,轉頭直奔西北方,開往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馬丘比丘——大約130英里以外、行車約三小時的一座消失的印加古城。我本想看看書,但是搖搖晃晃的車廂還是將我送入了夢鄉。五十分鐘後我一覺醒來,發現窗外風景如畫:寬闊綿長的山谷間,一條小溪蜿蜒流過;兩邊碧綠的青草地上,正在溶化的晨霜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稍遠處,一叢叢灌木點綴著一片廣闊的田野,幾頭黑白相間的奶牛正低頭吃草。附近稀稀落落地散佈著幾間房舍,屋外站著矮小黝黑的克丘亞人。他們身穿毛氈大衣,披著長圍巾,頭戴五顏六色的呢絨帽。村後是樅樹和模樣奇特的尤加利樹掩映下的山坡。山坡漸升漸高,兩座莽莽蒼蒼的大山在天際畫出清晰的輪廓,山口之間可見遠方的層巒疊嶂。極目之處,白雪皚皚的山峰直插蒼穹。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巨人變回石頭

我終於依依不捨地把視線拉回到書上。我覺得我找到了一些把維拉科查的突然出現與印加人及安第斯山區其他民族傳說中的大洪水聯絡起來的珍貴的線索。我想仔細地檢查一下。

擺在我面前的是荷西·迪亞科斯達神父撰寫的《西印度群島的自然與人文歷史》。書中,這位知識淵博的教士講述了“印第安人自述的他們祖先的來源”。

他們常常提到一場發生在他們國土上的大水……印第安人說,所有的人都在洪水中喪命。這時從的的喀喀湖中走出來了一個維拉科查人。他在蒂亞瓦納科停了些日子。直到今天,那裡還能看到造型奇特的古建築廢墟,後來又從那裡去了庫斯科,人類就這樣開始繁衍……(1)

為了解更多與的的喀喀湖和神秘的蒂亞瓦納斯城有關的一些情況,我使勁往腦子裡塞一些東西。我接著看下面這段庫斯科地區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