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還有子嗣呢?朕與皇后心裡總盼著他們兄弟之間和睦才好。”李治終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段斷理解李治的心情,他是經歷承乾被廢的事情過來的,他們三個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怎麼就弄到後來那樣?現在輪到自己要立太子了,難不成還要他重蹈覆轍?
李治自然會立嫡子為嗣,可是立不立長,此時的他還真的拿不定主意,而且在他看來,太早立太子,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對朝臣也是。
想想康熙年間的九王奪嫡,太子名分早定,可是攔住了這些人的爭權奪利的心嗎?朝臣們也紛紛站隊,只盼有個擁立之功;而太子跟前的人只怕還以為自己是潛邸舊人,一心一意的的討好主子,只盼著將來一朝富貴。可以說,早立太子是百害而無一利,但中國千百年來就這個傳統,能讓李治這會就改了?
“又不說話?”
“小人在想您的話,可是想想看,不立太子,朝臣們不安,外番也不安,可是您也說得對,立了,只怕也不真不太好。”段斷結結巴巴的說道,但他說了等於沒說,主要是這個真不是他能說的事。
“你……”李治又踢了他一腳,這回踢得重了些,段斷也知道,李治這是非要自己說了。
“這麼說吧,我們那前朝有個皇帝,兒子多,但早早的立了元后獨子為太子。繼後也有兒子,兒子也很成器。然後就出事了,我們那兒您也知道,也不興成年兒子出京封地,全在京裡,由老皇上給差事。
於是繼後的兒子們不安分了,生生的把太子擠兌得沒地呆了,太子煩了,反了。太子被圈了,老皇上就看繼後的兒子吧。
結果這幾個也不省心,先聯合的擠兌了元后之子,然後哥幾個再窩裡鬥,新皇可以說是踩著兄弟上的位。登基後,就跟群臣說,‘我不明立太子,我把太子的名字寫在紙上,放在顯眼大家又拿不到的地方。等我死了,你們就知道誰是新君了。’
問題暫時解決了,等那任皇帝死了,新帝登基很順利,於是也就跟他爹一樣,早早的把皇后的兒子的名字寫到紙上放上去,結果寫一個死一個,到後來那人活了八十多,兒子們大多都沒熬過他,最終扶了個頂頂沒用的上了位,結果國家敗得不成樣子。
所以您讓小人說啥?明立暗立其實都沒關係,立不立也沒關係,其實最終還在您。”段斷把康雍乾三朝立儲的事改改一說,其實他沒說的是,雍正一共也就四個兒子,弘時早早的過繼出去了,弘瞻那會小,弘晝是漢妃生的,只有弘曆那敗家仔有資格罷了。
李治明白段斷的意思,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句,‘明立暗立沒關係,立不立也不沒關係’,重點在他這個皇帝,他只要不糊塗,立誰廢誰也就一句話的事。於是李弘童鞋順利被立為東宮太子,召令天下。
沒人知道李治和段斷的這番談話,段斷回家連唐依也沒說過,李治也更不會跟武MM說了。()
第二O九章敏之的婚事
第二O九章敏之的婚事
唐依順利的生下次子,高陽本來還是有所期望的,結果一聽又是兒子,徹底放棄了,開始跟著雪雁一塊召見各家的小姐,準備給自己家的四個臭小子選媳婦了。
雪雁最近對做媒很感興趣,唐依懷孕之後,就把敏之的事鄭重的拜託給她了,高陽自己有兒子,李淑的政治敏感度又太高,惟有雪雁最為公正。
雪雁本來是清貴的性子,回漢之後本就不管朝中之事,老實的在家享受,現在唐依這麼認真的求了自己,敏之又是看著長大的孩子,也就不好拒絕了,便下帖子請數得著的人家的夫人,小姐過府玩。
著實看了不少人家,她的性子又極認真,看完了,還把每家的小姐性子,品格都記下來,好做比較。如此這般的挑了個把月,總算是讓她挑了前國子監祭酒孔穎達家的嫡長孫女給敏之。
孔家家風很好,孔老爺子為人也方正,家裡女兒也是要讀書識字的,大唐雖然民風開化些,卻也不是誰家的女兒都是能隨便見的,唐依出門應酬少,還真沒見過。
李淑也就來湊了個熱鬧,在自己家園子裡請了幾位小姐過來,唐依帶著慧之一塊過去特意看了看,自己雖不好跟人家小姐搭話,但慧之容易,唐依就跟孔夫人聊了聊。現在看孔夫人就是二十年後的孔小姐,女兒身上總能帶上幾分母親的樣子的。
如此這般下來,唐依覺得無論是家世、背景、容貌、氣質、品性,孔小姐都沒挑了。心裡很是喜歡。慧之也覺得不錯,但卻怕楊老太和武麗娘他們不會喜歡,畢竟孔老爺子退休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