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漢軍出去的是兩千人,最後回來的是一千八百多人,有一百多人被鮮卑士兵的弓箭射死,但是鮮卑方面的損失可就大了,不光是被漢軍斬殺了五六千人,還把後營的糧草給燒了一大半,現在和連幾人就在和連的大帳之中愁呢:剩下的糧草只夠人馬吃用一天半的,要是馬上撤回鮮卑境內還供得上大軍路上的消耗,要是派人回去再往這邊運送糧草,最快也要四五天才能趕到,吃完了剩下的那些糧草之後,還有幾天如何熬過去,所以現在他們正在為是否退兵進行磋商呢。
出兵之時的八萬多鮮卑大軍現在只剩下了三萬兩千多人,而城中的漢軍到目前的死傷也不過七八千人,因此幾人都認為這次出兵是個錯誤,幽州的漢軍已經今非昔比了,輕敵大意是令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所以幾人商議了半天,為了儲存自己手中的這點兵力,決定明天一早,大軍便撤回鮮卑境內,同時也要加強對幽州漢軍的戒備,馬上在族人中徵召士兵,按現在鮮卑士兵的戰力,只有保持對幽州漢軍的數量優勢才有可能與之相抗,為了防止漢軍又來騷擾,當天晚上魁頭和慕容風都沒有睡覺,帶著上萬士兵一直守在大營的前門,結果漢軍早就回城睡覺去了,令他們又白等了兩個時辰。
不過和連等人覺得他們這次並不是一無所獲,漢軍這次劫營之時,被他們用弓箭射死了一百多人,結果這些漢軍的馬匹和身上的連弩、精鋼鎧甲和頭盔,以及他們手中的斬馬刀都落到了鮮卑人手中,令和連等人如獲至寶,只是他們不知道,那些連弩內部被馬均設定了機關,只要他們拆開弩機便會自行損毀,因此根本無法仿造,而鎧甲和斬馬刀都是用歐鵬煉製的精鋼打造的,他們沒有精鋼也造不出這些東西來,不過由於他們得到了那些馬鞍馬鐙,這兩樣東西可容易仿製,也終於使得鮮卑騎兵從此以後不用再騎光背馬去作戰,鮮卑騎兵的戰力因此得以大大提高。
待第二天鮮卑大軍撤退之後,赤延派出大批探子尾隨鮮卑騎兵一直出了漢境,看到這些鮮卑士兵真的撤回了他們的領地,那些探子便留下一些人繼續在邊境上監視,防止鮮卑大軍去而復返,其他人則返回廣寧,向赤延報告情況。
終於殺退了鮮卑的八萬大軍,保住了廣寧城,赤延等人送了一口氣,同時連忙把廣寧的戰事寫好文書,派信使送去沮陽城公孫太守那裡報捷。
………【第一百三十六章 盧龍戰起】………
在中部鮮卑大軍進攻上谷郡廣寧縣的同時,東部鮮卑的大人闕機也帶著手下臨時拼湊起來的七萬大軍進入了右北平郡,由於去年與幽州大軍在白狼一戰,令他手下的騎兵損失了三萬多人,因此他這一年來從族人中徵召了大批新軍,雖然這些新兵從訓練上和經驗上根本無法和原來的大軍相比,但畢竟已經湊足了七萬多人,至少與漢軍在人數上相比還是佔了絕對優勢。
在右北平郡與鮮卑的白狼城接壤的地方,由於以前一直是受烏桓與鮮卑騷擾的重災區,所以住在那裡的百姓早就逃到長城以內去了,現在這裡幾乎全是荒無人煙的大片空地,闕機指揮鮮卑大軍穿過荒地,直接殺向離他們最近的徐無縣城,只是他們要前往徐無,就必須經過位於右北平與遼東交界處的盧龍要塞。
此時的右北平郡中,除了有原來的五千名郡國兵外,還有近兩萬名的屯田軍,而蹋頓和張飛率領的突騎兵第一軍一萬人,眼下也到了右北平的治所土垠城,他們是奉命前來協助防守右北平的。
右北平郡的太守是本地人時風,原來他是烏延部落的軍師,在去年漢軍攻打右北平郡時,時風極力鼓動烏延投降,但是陰差陽錯之下,他們誤殺了早已經投靠漢軍的丘力居,烏延無奈只能逃走,在烏延出逃後,時風奉烏延之命向老劉率領的漢軍投降,因為他確實有些才華,同時也為了安撫當地的烏桓族人,因此被老劉任命為右北平太守;而右北平郡的都尉則是鄒靖,這也是目前在幽州不是老劉自己找來的親信,但在幽州擔任高階軍職的將領之一(另外一個便是公孫瓚),鄒靖的武功並不是很高,他的長出是一直在幽州擔任軍職,熟悉當地的環境,領兵打仗也還在行,而老劉當時手頭的將官幾乎被派光了,所以才把他派到了右北平擔任都尉之職。
當蹋頓帶著突騎兵來到右北平之後,時風便和幾人一起,商議了一下如何防守鮮卑大軍對右北平的進攻,根據地形,與鮮卑相連的那裡沒什麼人煙,因此鮮卑大軍只能從盧龍要塞進入徐無縣,所以漢軍防守的重點,便是盧龍要塞和徐無兩地。
防守不是突騎兵的特點,因此時風決定把突騎兵第一軍安置在徐無城中,同時派鄒靖親自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