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耗費時間,但應該說不會引起大的變故,所以臣建議還是採取這種辦法。”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有支援太尉楊賜的,也有支援司空劉寬的,雙方各持己見,吵得不分高下,令本就沒什麼主意的靈帝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這時太常劉焉出班奏道:“陛下,臣聞聽幽州的太平道也曾聲勢浩大,但被玄德採用只除惡,脅從不究的辦法,將幽州太平道渠帥殺掉之後,給那些無以為生的太平道信徒分配土地或招致郡國兵中,這樣很快便把幽州的太平道勢力徹底剷除了,臣以為此辦法可行,我們可以將玄德的辦法傳諭各州,讓他們也比照幽州的辦法執行,陛下以為如何?”
眾人看劉焉說的果然有道理,於是靈帝決定採用劉備在幽州所用的辦法,先用各種手段剷除領頭的渠帥,而對於普通的太平道信徒,還是由地方官府負責進行安置,
儘量讓他們脫離太平道的控制,逐步削弱太平道在各地的影響。
下朝之後,書記官將給劉備聖旨的事交給了司徒袁槐,由袁槐寫好聖旨,將靈帝的意思都寫在了上邊,然後蓋上皇帝的玉璽,派了一名太監前去幽州傳旨,那小太監李強記得老劉對他的好處,於是跟張讓和郭勝討來了這個差事,準備前往幽州宣旨。
身處幽州的老劉並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爵位又升了一級,他現在正忙著安排幽州境內幾個海港碼頭的建設,同時,為了將來縮短南方各州與幽州的距離,所以老劉打算先開通從旅順港至青州的東萊或者東牟的航線。
要在東萊或東牟建造港口碼頭,這就涉及到如何與青州方面進行協商,青州那邊眼下的刺史老劉已經派人打探清楚了,此人姓焦名和,乃是個志大才疏之人,於是老劉便給焦和寫了封書信,派簡雍親自前去與他相見。
書信之中,老劉提出為了方便南北商旅的往來方便,自己打算在青州的東萊或東牟建造一座碼頭,至於建造碼頭的費用,完全由幽州官府支付,只是在碼頭建好之後,由幽州派人進行管理,並派兵在當地駐紮進行防衛,而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青州,每年可以從碼頭收稅,老劉初步為焦和定下一年的稅金,是一百萬大錢,以後如果來往的商旅貨物增加了,還可以適當增加稅金數目。
要知道那時的青州,是個並不富裕的所在,因此老劉提出給焦和的一百萬大錢,足足抵得上青州官府半年的收入,所以老劉相信對於自己的開價,焦和絕對不會拒絕,這樣自己在青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而更關鍵的是有了東萊或東牟的碼頭,將來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就算是打通了,而距離也縮短了幾乎十倍,因此光是為南來北往的商賈運送貨物和人員,每年所收取的船資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大錢。
簡雍啟程之時,老劉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促成此事,除了答應給青州官府的那筆稅金之外,老劉還讓簡雍帶去了幾件自己帶來的水晶飾品,送給焦和作為見面禮,看到老劉如此重視此事,簡雍也向老劉保證,自己一定要盡力說服焦和,把東萊或東牟的碼頭拿到手中。
………【第一百一十四章 發展經濟】………
現在的幽州終於完整的成為老劉的根據地,雖然那時候大漢的官員都不願意到幽州任職,其實主要原因,是由於這裡是大漢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居住地相鄰的緣故,遊牧民族生性好鬥,喜好逐水草而居,說白了主要是靠天吃飯,他們根本也不種莊稼,一般是靠打獵得到的動物皮毛與漢人交換糧食、食鹽、棉花及衣物等生活必須品,後來他們現漢人孱弱,因此便開始在幽州進行搶劫,只要自己缺什麼了,就跑到漢人的地盤去強取豪奪,而由於東漢末年國力漸衰,漢軍根本無力與他們抗爭,因此才導致幽州境內的差不多四個郡都被烏桓人佔據,而幽州似乎也成了大漢最危險的地方。
幽州所處的位置,乃是當代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遼寧的所在地,因此應該說是個物產豐富,連通南北的戰略要地,現在既然內亂沒有了,外邊的鮮卑、扶余、三韓也不敢輕易來犯,因此老劉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大力展幽州的經濟,以便為將來的北伐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劉現在每天都和荀攸、戲志才、田豐(漁陽太守已經任命魏攸前去擔任了,因此田豐又回到了薊縣)幾人在商量幽州的經濟問題,根據自己記憶中的知識,老劉提出瞭如何利用幽州的物產和地理優勢來加幽州經濟展的幾項建議,然後讓荀攸幾人去補充完善,只要能實現老劉的目標,那幽州的財政收入就會在一年之內增加幾十倍。
在老劉提出的建議中,第一項就是開幽州的礦產資源,雖然擔心會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