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邊,也學到了不少知識,而且他確實有些才能,所以老劉也挺賞識他。
跟著佟縣令到了縣衙之中,佟縣令聽手下士兵報告說刺史大人是乘船回來的,便向老劉問起此事,老劉便把自己如何從遼東的旅順港乘坐漢興號回來的經過告訴了他,同時告訴他漢興號現在就停泊在泉州碼頭上,他一定要派人看好了,同時為船上的船員準備好住處,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佟縣令得了老劉的指示,連忙道:“劉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會做好您所說的這一切。”
老劉又勉勵了他一番,泉州將來就是幽州與南方沿海各地通商的根據地,再加上海鹽的生產已經有了規模,因此將來泉州肯定是個富得流油的好地方,所以老劉要佟縣令一定要秉公辦事,決不能貪贓枉法,辜負了自己對他的信任,另外他還要儘快把泉州的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好,如多修客棧、多建酒店商號,在碼頭上修建一些大的倉庫等等,這樣等將來南來北往的客商多了,泉州官府的收入也就上去了。
在泉州吃過午飯之後,老劉便帶著眾人返回薊縣,泉州離薊縣大概有二百里的路程,中午出,到了晚上應該可以趕回去。
今年是個好年景,一路上老劉看到路邊的農田中到處都是豐收的莊稼,一片片火紅的高粱穗和沉甸甸的穀子都預示著今年會有好的收成,但老劉知道,從今年往後,幾乎連續十年都不會再有這樣的好年頭了,以後的天災人禍會一個接著一個的來到大漢的土地之上,令天下的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整修一新的官道比以前寬了一些,路面也平整多了,因此馬車在上邊前進的度也很快,等到了傍晚天剛擦黑,眾人便進入了薊縣城中。
老劉也沒有聲張,而是帶著眾人直接回到了刺史府中,反正身邊的這些人就住在刺史府,荀攸和田豐也是在刺史府中居住,這樣回去有什麼事和他們一起吃飯時就知道了。
府中的荀攸和田豐忙完了一天的公事,正在準備去飯堂吃飯的時候,手下來報:“刺史大人回來了。”
二人一聽老劉他們回來了,急忙出了大堂,準備出去迎接老劉等人,可他們剛剛出去,就看到刺史大人已經和戲志才走了進來,二人急忙上前參見,同時也和戲志才互相見禮。
老劉道:“公達、元皓,你們還好吧,府中的一切可還正常?”
“是,一切正常,主公這次出去了一個多月,好在幽州現在的各項政事都已按主公的安排有序進行,日常事務有我和元皓足可以應付了,只是主公這趟出去還順利吧?是否又有什麼大的收穫?”荀攸答道。
“是啊,我也想知道主公這次又有什麼奇聞趣事呢。”田豐也在一旁道。
“這次我們出去還算順利,先是在泉州和旅順幫著建好了兩個鹽場,然後把兩地港口的碼頭也都修建好了,最重要的,是咱們幽州自己建造的大船漢興號已經下水了,並且我們這次就是乘坐漢興號回的泉州,然後從泉州騎馬回來的。”
聽說幽州自己建造的大船已經下水試航了,而且主公他們這次就是乘船從海上回來的,兩人都很驚奇,畢竟老劉出去的時間不長,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把大船造出來呢?其實這件
事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老劉在上次平定遼東蘇僕延部落之後,便已經讓馬均著手建造大船,因此從那時到現在已經兩三個月了,有圖紙,不缺造船技術熟練的工匠,又有資金,大船當然會在短期內造完這也沒什麼奇怪的。
不過對於兩個鹽場的建成他們都很高興,因為在那個時代,有了鹽那便是有了錢,以前由於大漢的食鹽大多是從南方各地的鹽井中出產的,再加上要經過長途販運,所以到了北方價格很高,現在幽州有了自己的鹽場,所產的食鹽完全可以滿足當地的需求,而且還可以賣往其他各州,為幽州官府增加收入。
二人突然想起朝廷派來宣旨的太監李強已經到了薊縣十多天了,但由於老劉還沒回來,因此他還在荀攸為他安排的館驛中待著呢,好在每天都有好酒好菜的侍候著,所以他也不急,跟荀攸他們說等老劉回來,他把聖旨交給老劉再回去,於是荀攸忙把這事告訴了老劉。
聽說李強是來傳聖旨的,老劉問道:“公達,皇上的聖旨是什麼內容你問過嗎?”
“我問過,但那太監說天機不可洩露,等您回來了自然就知道了,不過他告訴我絕對是好事。”荀攸答道。
既然是好事,老劉想那就明天再說吧,反正不管是什麼事也跑不了。
另外簡雍也從青州回來了,已經和青州太守焦和就在東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