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上山sè之秀麗,妙不可言,方瑜呢,十六七歲的孩子每天只跟著師父在一起,心底不免對外面有些許的好奇,看見大山景sè秀麗,於是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練完功之後,和師父請了假自己就登山去玩,一開始走石路還行,但時間長了,就覺得這樣上山太無趣,於是卯足了勁哪裡駿險走哪裡,當然了,一開始會時常摔下來,幸好他自己身懷絕藝,受不到這傷,但越是往下掉,他越是絕得刺激,哎,你還別說,時間長了,方瑜就順著這陡崖峭壁能上下自如,一到山頂之上,那景sè太怡人了,咱們都知道,上了山之後,這山看著那山高,小小少年好奇心重啊,就想找找哪座山最高,這方瑜可就有事了,每天練完功,自己上了這座山頭一看還有高的,就下來,然後找另一座山頭。再後來,方瑜就覺得這樣太麻煩,於是上了山之後,就順著兩個山頭的直線跑來了,高低不平,怪石嶙峋,忽上忽下,方瑜先是跑不了一兩個,到了後來,一口氣能跑四五個山頭,再過些ri子,整個玉龍山圍著一圈,你就看吧,一趟白線忽上忽下,忽近忽遠,快如閃電一般啊。那老劍客能不知道這事嗎,打方瑜和他請假上山開始,他就一直關注著他呢,等他看見方瑜把身法練到這個地步,老劍客喜出望外,告訴他,讓方瑜記著數,看看跑著一圈用多少數,咱就這麼說吧,方瑜這個數是一天一重新整理一天一重新整理,老劍客心裡能沒數嗎,知道這孩子的腿功是練出來了,就這樣的身法那比自己還要強。
方瑜總是這麼上山下山,練出的可不僅僅是腿功啊,全身的體能是提高了不少,最重要的是他的輕功也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這輕功老劍客也是深感不如。有天閒的沒事,和方瑜說了這麼一件事,早在唐朝年間,有個武學大師木鎮子練就了一種絕藝,他給起了個名字叫做“落葉登天”,顧名思義,他拿一把樹葉,自己一片一片往下扔,他踩著這樹葉就能登天,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據相傳那木鎮子憑藉著這樹葉平升九丈九,九丈九,按現在來說就是十層樓那麼高,當然這都是傳說,別人當傳說吧,哎,方瑜還當真了,還真就拿一把樹葉子,用盡全力自己飛身起二丈四尺高,二丈四尺高,咱在這裡交代明白,就這個高度,咱這本書裡面超不過五個人,這就表明,這個時候方瑜的輕功就已經是爐火純青了,他升到二丈四了,隨手扔樹葉,樹葉也扔下來了,他也下來了,老劍客在旁邊哈哈一笑:“海天啊,這只是傳說,這種武藝恐怕那得是半仙之體才能練成的,你就不要費心了。”半仙之體,咱交代明白了,這本書裡面半仙之體那是最高的名號,那一落生就與常人不同,最大的特點就是這種人會返老還童,這本書有嗎,有,在後面,您慢慢看。那低於半仙之體的,就是武聖人,武聖人這個稱號那是武林人對正常人最高的敬重了,咱這本書叫武聖方瑜傳,您自然知道,方瑜最終會成為武聖人,但是咱先交個底,這一路,那真是太不平常了。次於武聖人的,就是劍客,能成為大劍客,那武藝就得說是屈指可數的了,再接著,就是俠客了,說練武的要能成為俠客,揚名立萬,那也是了不得的殊榮啊。
方瑜是凡人,他不是半仙之體,但是呢,這種武功又刺激了他的神經,連續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琢磨這個事,你說他怎麼就能身輕如燕,不對,是身輕如蝴蝶,要不然怎麼樹葉子能承受他的重量呢,自己怎麼想也想不通,繼而又去粘他的老師了,他知道他師父疼他也喜歡他,可以說有求必應,但這一次,老劍客還真沒招,因為他也不會這種功夫,最後,師徒倆來回商量了一下,設定出在大樹上試試。說白了,就是踩著大樹往前飛,到最後若是能練到踩著樹尖往前飛,或許就差不多了。方瑜這個人,說練就練,咱這麼說吧,山上的樹各處都有,有的接的近,有的捱得遠,一開始,方瑜有輕功在身能保持飛幾棵樹,但是最後堅持不住了,挨摔捱打是常有的事,但這小子確實有一顆恆心啊,就這樣一個月了毫無進展的情況下方瑜還在堅持,一月不行五月,五月不行十月,到最後,您還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方瑜還真就行了,就這一棵樹的頂尖那基本承受不住什麼重量,但是方瑜還就真能踩著大樹尖飛了,那個好看勁兒就甭提了,這小夥子在上面一飛,您就感覺那是一隻大鵬在低飛一般,老劍客啊,那個心裡就甭提是多高興了,他師父已經去世好幾年了,若是他師父還在,恐怕都為這個孩子驕傲。
咱這說的是方瑜的腿功和輕功,咱先在開篇之處把他說明白,方瑜就是這麼練出來的,別到以後方瑜真施展功夫的時候您覺得好像是不真實,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方瑜人家下了高於常人百倍的苦工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