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道:“你學藝十載,如今正合下山,完此善果,日後功成歸真,依舊享那無極大道。”伏羲伏地拜道:“弟子不知機緣何處,請老師指點。”老君道:“我為人教之主,本當代天教化,而天數歸於你身,因此你出於我門,為我執掌人教,代天教化。可先投身你母之部落,周合人族,自可創出一番事業。”命玄都**師送他下界,伏羲不敢多言,隨玄都往雷澤而去。
玄都**師將伏羲送至雷澤之畔,便即迴轉太清天。伏羲望著以前與母親住過的茅屋草舍,又在母親墳前祭拜一番,想起當年母子相依為命,如今陰陽兩隔,一朝即成永訣,心下傷感,悵然若失。想起人教聖人之命,不敢怠慢,收拾了些獸皮衣服,離了雷澤往母親生身之處,風氏部族而去。此時離華胥氏離去已有三十多年,當年的族長已然是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一聽華胥氏之子到來,連忙出來迎接,他當年趕走伏羲母子,想起老族長在世時對他的恩義,頗感後悔,幾次派人尋找,想將華胥找回,無奈雷澤之中妖獸橫行,那些怪獸妖魔懼怕懼怕伏羲聖皇天生之氣勢,不敢靠近,但對這些尋常人類可毫不客氣,派去幾波人都是有去無回,一來二去,便也熄了這心思。
族長一見三十年間伏羲已然長大成人,身披獸皮,生的魁梧生猛之極,身後一條蛇尾也全無蹤影,望去就是一個高大健壯的青年人俊。不由大喜,拉了伏羲之手問長問短,得知華胥氏已然身故多年,感嘆唏噓了許久。自此伏羲便在風氏部落之中定居下來,那族長年老體弱,不出三年也自撒手人寰,臨終之時遺命伏羲接任族長之位。風氏部族也不甚大,只有區區千人而已,伏羲三年中與部族眾人相處和睦,因此他出任族長之職倒也無人反對。
伏羲乃是天降聖人,生有聖德,如日月之明,逐漸顯露聖皇之姿。在位之時,勤於政事,教化人眾,他將太清天中所學與自然萬物之景相合,仿蛛絲結網而製成網罟,用以捕鳥打獵,傳授人們漁獵桑稼之事,又制定禮儀規制,使老有所養,幼有所哺,帶領部族之人辛勤勞作,食物供應大增,洪荒先民體質改善,壽元明顯有所延長。只是先民長久以來茹毛飲血,無有火種炊烹食物,入腹之後不得調和,五臟不順,許多人便因此英年早夭。
作為人類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績是:一、教民作網用於漁獵,大大地提高了當時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二、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三、始造書契,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落後形式。四、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績還是創立八卦。
在天水麥積區(原叫做北道區)渭南鄉西部,有一卦台山,相傳這裡就是伏羲畫八卦的地方。傳說在伏羲生活的遠古年代,人們對於大自然一無所知。當下雨刮風、電閃雷鳴時,人們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聰慧的伏羲想把這一切都搞清楚,於是他經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觀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圍的地形方位,有時還研究飛禽走獸的腳印和身上的花紋。
有一天,他又來到了卦台山上,正在苦苦的思索他長期以來觀察的現象。突然,他聽到一聲奇怪的吼聲,只見卦台山對面的山洞裡躍出一匹龍馬。說它是龍馬,那是因為這個動物長著龍頭馬身,身上還有非常奇特的花紋。這匹龍馬一躍就躍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塊大石上。這塊石頭形如太極,配合龍馬身上的花紋,頓時讓伏羲有所了悟,於是他畫出了八卦。
後來,那個躍出龍馬的山洞被人們稱為龍馬洞,渭水河中的那塊大石就叫做分心石。!~!
..
第八章 伏羲歸位 神農治世
第八章伏羲歸位神農治世
楊戩和玄都**師一起駕雲向人族當時的都城陳都飛去,來到陳都上空,只見人頭攢聚,在一個廣闊的空地上正中新建了一個祭壇,只見一個身披獸皮的雄壯莊嚴的男子站在祭壇中間,後面一個滿臉慈悲身穿麻衣藤條束腰的男子。楊戩心想這應該就是伏羲和神農了。不過這是應該是庖犧氏和烈山氏。
廣場上的人族見到楊戩和玄都騰雲駕霧來到上空,知道是神仙顯靈。因而在伏羲的帶領下,一起跪拜在地上,楊戩連忙閃開。開什麼玩笑,這可是人族的始祖,再怎麼說他身體內的靈魂還是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