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道具、服裝製作出來後,還需要讓演員試裝並且做出區域性調整,等定妝照拍攝完成後,整個籌備期才算是結束。
拍攝期大家都比較豎起了,主要是演員們進行表演,有一部分會是在室內綠幕前完成拍攝,很多時候都需要演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行。
很多時候看一些科幻電影的幕後花絮,就會發現演員們真的很厲害,明明面前什麼都沒有,但卻能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神態動作來。
科幻電影的成功與否,除了故事性、主題、演員以外,其餘的基本都是後期製作設計的功勞。
特效製作是科幻電影吸引人的關鍵所在,這花錢花時間。
中國科幻電影如果想要有所起色,那就得好好學習一下好萊塢,不浮躁不短視,林翰就準備等《侏羅紀公園》拍攝時去好萊塢取經,等取經歸來再拍攝自己的《三體》大電影!(未完待續。)
第290章 征服全世界【三更】
電影創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電影從宣佈立項到正式上映,恐怕得一兩年時間,精雕細琢的電影更加細緻精美一些。
林翰這一次想要總攬大權,不想再經歷一次《衝出太陽系》的那種憋屈經歷,從各個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好,因此《三體》英文版的發售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將小說推廣到全球範圍內,儘可能的擴大它的知名度,這樣在電影發行時就可以從國內擴充套件出來,這是打基礎的時候,以後再來收割。
一本小說可以算借給三個人看,同時會有五個人知道這本書的名字,這些人就是潛在的消費者,他們知道了小說的名字,等未來電影上映時,這記憶就會浮現出來。
到電影院選擇觀看哪一部電影,當然熟悉的電影名字更容易被選上,有巨大書迷群體打底,找國外的發行商合作也要容易得多。
現在看到海外讀者對《三體》的接納程度如此高,林翰原本高懸的心就放了下來,原本《火星救援》也被他換到了中國背景,同樣取得了成功。
這就證明小說裡面的背景其實不是成功的必然條件,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關鍵,這一次的嘗試成功之後,後面林翰都打算採取類似的操作模式。
學無止境,在將兩本書交稿之後,林翰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廢人,每天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學習,將分析出來的東西交給他的上學時候的導師,單獨開小灶。
閒暇時間就是出去健身、射箭,這段時間快遞小哥給他送網購圖書的時間都特別多,一來二去就完全知道這邊居住著的赫然便是科幻大師林翰!
書房的書架一天天充實起來,各個方面的書籍讓林翰更好的瞭解這個世界,也瞭解其餘作家的作品,他如同一塊海綿般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
……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體》在海外的銷售結果第一次被統計了上來,首周全球銷量共八十九萬冊,其中包括了北美的五十二萬冊,這個數字乍一看好像有些悽慘。
但實際上《三體》因為提前發售的緣故,並沒有在週一發書,而是在週五釋出了,也就是說它的首周銷量其實只是前三天銷量。
很多等待林翰撲街的人只能黯然嘆息一聲,等待他的下一部小說。
每本書都成功,讓很多羨慕嫉妒林翰的人都忍不住佩服起來,一本書爆火不稀奇,稀奇的是能一直維持下去,甚至不斷進步的。
所以研究林翰這些科幻小說寫法、框架、故事構造的人越來越多起來,網路上面的各種分析採訪都紛至沓來,他們也想學習一下。
然而這些並不是套路文,屬於不同作家的智慧結晶,他們想要研究出一個結果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林翰坐在電腦前面將這些分析的帖子關掉,他登上亞馬遜準備檢視一下自己小說的銷量,可剛剛進入到中國版之後,就在首頁推薦那邊看到英文版的《三體》小說封面。
他點開這個一看,發現《三體》英文版在國內的銷量也非常不錯,大多數讀者都是衝著這個封面來購買的,跟這個科幻大片風格對比起來,《三體》中文版就像是農村小作坊的產物。
此外,很多外國在華工作人員他們看懂中文很費勁兒,因此英文版一問世後,他們就迫不及待的購買了。
世界就是一個村,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非常多,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較高,對科幻小說的接納也很快,甚至會把《三體》推薦給他們本國的朋友們,起到自來水的作用。
購買《三體》英文版的國內讀者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