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戶都分有一兩畦菜地,後來在農田裡幾乎看不到菜地了,有些村民改在村前、屋後、自家院子裡種有蔬菜。最近幾年這種現象也開始減少,村民的食用蔬菜以購買鄰村種菜專業戶的菜和購買本村商店販來的菜為主。主要原因在於,最近 30年來,雨水越來越少,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種菜澆地的成本和買菜相差無幾。近 30年來,村民飲食方面的一個最直觀的變化是,從“賣雞蛋”(養雞,收集雞蛋,賣給小販,換零花錢),變成了“買雞蛋”(不再養雞,而是去村裡的商店、小賣部買雞蛋吃)。以前餵豬養雞都是女人的活計,現在大多數後村女人不再做這些了。村民居住條件不如城市方便,但居住面積普遍較大,從調查來看,半數以上的家庭有兩套或者超過兩套的住房,這還只指能住人的正房、北房,不包括儲存糧食或者雜物的偏房、廂房。村民的新房多建在村邊,以前的舊房子則在村中心閒置著,這正是近幾年來令各級政府頭痛並正設法解決的“空心村”現象。交通。如果外出超過 50公里,後村人選擇去村北一公里處的公路上攔截過路的公共汽車。如果不超過 50公里,包括到緊挨著村莊的自家地裡幹活,也多以腳踏車、摩托車代步。多數女人和較保守的男人騎腳踏車,少數能幹的女人和多數男人騎摩托車。村裡去德州最方便,衡水次之,在我們調查結束的 2007年底,村裡才開通可直達縣城的小公共汽車。
總的看來,後村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村落。這個村子的普通構成了它入選的條件。此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是我的一位調查員的故鄉。她在該村出生成長,對村裡的一切瞭如指掌。調查過程中,她的父親為我手繪了一幅全村各戶人家的分佈圖,橫橫豎豎整齊排列的近兩百個小格子中,每個小格子裡一個戶主的名字,寫得清清楚楚。每戶人家、每一個人甚至每家的親戚,都在他的心中。有她和她的家人的幫助,我才能使人們願意講述他們的生活,也才能知道人們所講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而這是一項調查成功的關鍵所在。我們一共在村中訪問了 100位婦女,她們的生活實況就是本次調查研究的基本資料。
在對中國婦女狀況的調查研究當中,有一個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城鄉差別。就像有人在英國發現在不同的階級之間就連身體的生理特徵都會因為源於不同生活方式的年深日久的型塑而有所不同那樣,在中國,由於城鄉的經濟發展水平、貧富程度、生活方式的不同,城鄉女性的生命週期之間產生了顯著的不同。其中平均入學年齡,農村女性比城市女性晚一年;月經初潮晚一年;離校時間早兩年;就業時間早三年;初婚年齡早近兩年;第一個孩子出生早兩年;城市女性終生只生一個孩子,農村女性一般生兩個,有的還會偷偷多生;農村女性與城市女性相比,成為祖母要早四年;絕經要早兩年;最後一個孩子離家早一年;丈夫死亡早三年;本人的壽命農村女性比城市女性平均短三年。(詳見表1…5)
表1…5 1990年我國城鄉女性生命週期模式(歲):
城市 農村
出生 0 0
入學 7 8
初潮 14 15
離校 17 15
就業
初婚
第一個孩子出生 25 23
最後一個孩子出生 … 29
成為祖母 50 46
絕經 52 50
最後一個孩子離家52 51
丈夫死亡 66 63
本人死亡 71 68
僅從平均壽命這一個指標來看,農村女性的生活質量就低於城市女性。當然,農村男性的生活質量也是低於城市男性的。本項調查將在城鄉差異的大背景下考察農村的性別權力關係對女性生存狀況的影響,考察在農村男女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兩性權力關係的模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父母的喜愛(1)
農村女性在孩提時代的生活究竟與男孩有哪些不同?她們作為女兒是否得到與男孩一樣的疼愛?在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