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2 / 4)

小說: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作者:

他不光一個人反了,而是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

這張舉乃是漁陽郡本地豪強,手下有部曲武裝近萬人。而這丘力居則是烏丸首領。他的兒子與從子,從子也就是侄子的意思,那就很有名了!兒子樓班,侄子蹋頓未來都是烏丸的大人!在烏丸首領一般都稱之為:大人!

烏丸乃是兩漢北方較大的一支部族。起源於東胡,後東胡被秦漢時期崛起的匈奴單于冒頓擊敗,部族四散,其中一支就來到了東北烏丸山一代,而鮮卑也是東胡一支,逃到鮮卑山一代,這兩支後分別以山為名號,稱之為烏丸,鮮卑。也一直被強大的匈奴奴役。所以說,烏丸,鮮卑與匈奴是世仇也不為過。直到漢武帝率大軍掃平匈奴,將其逐出漠南。烏丸便開始臣服於大漢,漢武帝將其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為大漢御邊,抵擋匈奴。大漢設有護烏丸校尉,統領其眾。後逐漸分佈到朔方等邊地十郡。

而直到東漢明帝,章帝時期,大將竇固。乃是雲臺二十八將竇融之侄,竇固與同為雲臺二十八將的耿弇(yǎn)之侄耿秉一起,北征匈奴。打通大漢與西域的聯絡,遏制匈奴勢力的發展,又命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再次迴歸大漢懷抱!再之後章帝和帝時期的大將軍竇憲與耿秉,班固等又先後兩次北征匈奴!這竇,耿,班皆是河西望族。也代表了這個東漢時期的河西勢力,又是鄉黨,竇氏。班氏皆是扶風平陵人,耿氏乃扶風茂陵人。所以,彼此相互依存!導致整個東漢朝的皇后大多出自河西望族!從而延伸出外戚與皇權的鬥爭,有催生了宦官這一政治勢力!在原來的歷史上。最終也在外戚竇武覆滅。宦官十常侍覆滅的同時,東漢亦名存實亡了啊!

也就是竇憲這兩次征討,徹底將匈奴逐出漠北,殘部西遷,最後這部匈奴中出了個上帝之鞭………阿拉提,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覆滅。影響了世界格局!

而這幾次大戰烏桓與鮮卑以及武帝時期內附的南匈奴都出力甚大!可以說,是他們與東漢的聯軍,才最終徹底解決了匈奴!只可惜。最後空出來的大漠,被崛起的鮮卑全數佔領。而大漢卻陷入三國內戰,最終五胡亂華,漢文明差點斷送!其實細看秦漢歷史,從東胡被匈奴覆滅,到漢朝聯合東胡餘部鮮卑,烏丸剿滅匈奴,再到東漢曹操滅烏丸,漢化融合匈奴,直到鮮卑崛起,滅代漢之魏晉,整個過程,如同兩宋之外部形勢!南北宋,遼,西夏,金,蒙古,最後被蒙古吞併!不由讓人驚歎,歷史驚人的相似!

這兩次加上後世滿清滅明,便是漢人歷史上三次文化浩劫!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次比一次徹底!直到近代,中華文明徹底淪喪,近年來才開始緩慢覺醒復甦,只可惜很多精華已經徹底泯滅在歷史之中了!曾經的盛世漢唐文明徹底沒落了。不知需要幾代人,才能再次恢復祖先的榮光!

言歸正傳,這一些也說明了了烏桓在東北的影響,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皆是幽州領土。而張純與張舉便是幽州漁陽郡人!丘力居是烏丸大人,張純是幽州將領,張舉是幽州豪強,這三人的聯合反叛,就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叛亂了,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影響整個河北!幽州緊鄰冀州,幷州,青州!要知道東漢整個勳貴集團出自三個地方:一是帝鄉荊州南陽郡!二是河西地區,也就是司隸三輔及涼州一部!三就是河北,尤其是冀州!要知道當年東漢光武帝就是從河北起兵的,要不然袁紹也不會自以為得了河北便可南向爭天下了啊!而今上靈帝家鄉便在河間冀州河間!

而這也是為何朝廷知曉張純反叛,會如此緊張!大將軍府一日三驚,噩耗頻傳。

只是月餘,那張純便領軍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聚眾至十餘萬人,屯兵肥如,掠奪幽州、冀州。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張舉則稱天子,並要求靈帝退位!

至此天下震動,而因為此事,竇輔及所屬亦一直滯留京師,等待命令。對於這次張純叛亂,竇輔對自己這有限的歷史知識,深感無奈,後悔沒有好好學習啊!而只能與戲志才徹夜討論,反覆商量。最終決定,上書朝廷,表明心志,願意率部前往征討!只因為竇輔此時根基皆稟奏在幷州,若任由事態發展,到時鮮卑,匈奴皆動起來,恐怕對自己也很不利!再者,竇輔亦心憂百姓。而戲志才則認為這有利於提高竇輔名望!所以,二人一致認為,應該上書請戰!

而因為局勢糜爛至此,無論是大將軍何進,亦或是漢靈帝皆已慌神了。朝中百官能戰者不多,皇甫嵩此刻在西線,對抗韓遂叛軍!朱儁在冀州對抗黑山張燕等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