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1 / 4)

小說: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作者:

第二日,戲志才隨黃總典韋領大軍隨孟益,公孫瓚往河北而去。竇輔則率太史慈,郭嘉並兩百親衛,匯合孫堅往荊州進發。原本竇輔在黃敘先行離去後,身邊只有數十親衛。黃忠不放心,將自己從家鄉帶出來的親隨,全部讓竇輔帶在身邊,這才有了二百餘人。

而孫堅得知同行是竇輔後,也很高興,兩人見面互相訴說近況,言談之間,頗多感嘆。說起當年在會稽郡陣亡的孫堅哥哥,孫羌孫聖臺時,都流露出濃濃哀傷。而當竇輔看到孫堅身後三員壯漢時,向孫堅打聽後才知道,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孫家虎城四虎臣中的祖茂,程普,韓當!祖茂與孫堅同鄉,在當年孫堅隨臧旻討許昌父子時,便已跟隨。而程普則是在孫堅任下邳丞,黃巾起義時招募跟隨的。至於韓當則是孫堅隨朱儁討伐黑山賊時收錄的。

見到孫堅四虎臣已的其三,不由感嘆歷史強大的慣性。同時也想到少時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黃蓋,只是,數次找尋而不得。也不知如今去了哪裡。

而見過程普韓當祖茂後,竇輔也將太史慈郭嘉介紹給孫堅一眾認識。雙方都是年輕人,且竇輔與孫堅又有舊交,自然很快熟絡。

可因此竇輔得知,此行三千部曲中,只有千餘是孫堅本部人馬,餘下皆是朝廷委派的,跟隨一名叫張仁的校尉。並且從孫堅處得知這張仁乃是十常侍張讓族侄!得到這一訊息,竇輔與郭嘉皆彼此交換眼神,對其有了濃濃戒備。

此行的危險遠比預計的要高!當然竇輔早有心理準備,而郭嘉在雒陽那樣說,也只是想讓眾人安心,不要再起事端。畢竟他們去河北也將是一場惡戰,絲毫不能分心。再者,郭嘉頗為自信,覺得有自己與竇輔同行,即便有,也可隨機應變,將其化解。

孫堅知曉竇輔與宦官之間的,如今見竇輔神情不對,忙解釋道:“敬德,這張仁乃是張讓安排來立功,以便升遷的。與堅並不熟稔!”

竇輔知道孫堅擔憂何事,忙說道:“文臺放心!輔自有分寸,此時自當同仇敵愾,絕對不會因私廢公!但是若其主動滋事,到那時,還請文臺見諒!”

孫堅見竇輔如此說,亦放心道:“敬德放心!堅亦非不辨是非之人,且不說敬德於吾孫家有大恩。即便素不相識,堅亦不會循私偏袒!若果真如敬德所言,堅自會站在敬德一邊!”

見孫堅如此說,竇輔亦不再多言。因為同行之中有了張仁,故而,行軍中彼此話並不多。

竇輔信得過孫堅為人,但是對於歷史上孫堅的發家因為賄賂宦官的傳言,原本不信,可是經歷這一次,似乎也有所明白。

大軍只半月便渡過長江,向著長沙出發。而到了長沙之後,才發現另外有兩股賊寇在聲援區星。於是,孫堅與竇輔張仁定計,由孫堅在此攻打長沙,竇輔與張仁各自率領一部人馬往桂陽與零陵而去。

孫堅知道竇輔家在零陵,故而賣個人情,讓竇輔去救零陵,張仁往桂陽去。而對此張仁亦為反對,竇輔心中疑慮。只是見張仁如此,竇輔亦不便說什麼,只是小心防備。

在到達零陵郡後,郭嘉讓竇輔暫緩攻擊賊寨。只是,搖旗吶喊,虛張聲勢。當時竇輔並不解郭嘉為何如此。

可是,當竇輔軍擊鼓進兵時,突然從身後殺出一支人馬。領兵之人正是賊首郭石,竇輔大驚不明白為何賊人會提前知曉自己,且在身後埋伏。

只有,一旁郭嘉含笑不語,似乎早在其意料之中。那郭石以逸待勞,攻其不備。而竇輔雖然吃驚,可畢竟是朝廷精銳,又見主帥竇輔神勇,只一會便恢復鎮定。雙方各有優勢,一時間殺得旗鼓相當。而就在竇輔與郭石殺的難解難分之時,身後居然又殺出一支人馬,竇輔一見,居然是張仁。張仁囂張喊道:“竇輔小兒,汝中侯爺之計也!今日便是汝之死期!”

竇輔驚怒交加。而身旁許多己方士卒,居然臨陣往對方跑去,一時間,竇輔軍士氣大降,險象環生。

而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從張仁身後,殺出一支部曲,為首小將神勇難擋,左右開弓,只片刻就殺之張仁中軍。而就在張仁驚慌分神之際,太史慈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一箭射出,正中張仁面門,張仁應聲中箭倒地。

而張仁手下士卒見張仁死了,頓時大亂,不知所措。在竇輔的約束喝止下,部分人馬跪地求饒。而賊兵原已要敗,只是見到官軍內訌,才以為有機可趁,結果去出人意料。那郭石還沒反應過來,竇輔便飛身來到其跟前,手起戟落,郭石好大一顆頭顱便滾落在地。

而賊兵原本就是烏合之眾,見郭石已死,自然四散。竇輔忙收攏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