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3 / 4)

小說:忠義之三國英烈傳奇 作者:

且內有太后秉政的權重,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勢,加上昌邑王即位沒多久,沒有貴重寵幸的人,朝中也缺少同心的官員,他的話只能透過侍從表達,所以霍光計策施行便宜迅速,事情完成就像摧枯立朽。現在各位只見到古人成功的容易,沒有看清當前的困難。各位好好想想,你們結眾連黨,與七王之亂有什麼差別?合肥侯之貴,孰若吳、楚?而且你們現在做的乃是非常之事,希望按照意願成就大事,不是很危險嗎!”

可是,王芬在曹操那碰壁後,還是不死心,接著又暗地裡呼叫平原名士陶丘洪、華歆一同制定計劃。這個華歆就是與管寧邴原一起稱之為一條龍的龍頭!當時陶丘洪正想赴行,華歆制止他說:“這廢立皇帝的大事,伊尹、霍光都感到棘手困難。王芬性格疏忽而且不擅統軍,這件事一定不會成功,而且還將牽連家族妻兒,你千萬不要去啊!”於是陶丘洪聽從華歆的話停止前往。

最終,王芬在人手不足情況下依舊堅持這麼做。此時,靈帝剛好想去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因此作難,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求得起兵。但是,天象示警,會北方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官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靈帝於是就沒有出發。同時,下敕命令讓王芬罷兵,沒多久又徵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懼,於是自殺身亡。

到底這件事的真相是如何的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天象示警,所以靈帝才沒有出發嗎?王芬到底怎麼死的?真的自殺了嗎?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ps:  第二更到!

第一二六回 奔雒陽歸心似箭 宿館驛夜遇陶謙

上回說到竇輔因為著急趕回雒陽,所以即便對那老者有極大的興趣和懷疑,也無法深究。而在渡海過程中,與趙雲的一番談話,倒是讓竇輔深入了沉思。因為竇輔發覺那老者若再年輕數十歲,就真的與自己有七八分相似!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此人與竇輔生世必定有關係。只是,當年之事,舉家已經沒有活口了!這個人到底哪裡冒出來了!看其身份似乎很有地位!

一路上竇輔都在思索此事。到岸後,竇輔命田疇於佑夏禮率部分人留下,等待接應太史慈後,一起回雒陽。原本竇輔並不想留下田疇,只是自己此刻需要疾行,晝夜不斷的趕回雒陽,田疇畢竟是文士,竇輔怕他受不了才留下了他,而手下人馬也需要約束,才讓親衛夏禮留下,又恐二人再起爭執,便將於佑也留下,同時,竇輔還留下書信一封,讓於佑轉交太史慈。

而竇輔自己則集中所有馬匹,一人三馬,率領本部人馬趕往雒陽。可是在路上竇輔卻聽到一個訊息,王芬與陳番之子陳逸等欲行廢立之事,結果卻因為天象示警,漢靈帝沒有前往冀州,反而命王芬進京。王芬恐慌之下,畏罪自殺!

對此,竇輔雖然驚疑,但是實在沒有時間耽誤,只有先到雒陽後再打聽情況!

這一日,竇輔等已經過了潁川郡,快到滎陽,眼看快到雒陽了。竇輔見離靈帝最後期限還剩下四天,時間充足。而手下則是人困馬乏,即便典韋與趙雲都有些吃不消。於是,竇輔決定當夜在滎陽過夜。休息一晚,來日再趕路。

而當夜在滎陽館驛之中,竇輔卻遇到了以為熟人。當時,竇輔剛安排好手下休息,自己想除去走走,而典韋與趙雲堅持要同行,於是一行三人正要出館驛。迎面來了一群人,那為首之人,問道:“來者可是竇輔竇敬德?”

竇輔一愣。抬頭細看,奇道:“正是!原來是恭祖兄!”

陶謙笑道:“謙還以為敬德不認得故人了啊!”

竇輔亦笑道:“怎會呢,輔當年可是與恭祖兄一同在涼州討賊之戰友啊!”

陶謙見竇輔如此說,亦感慨道:“是啊!一別數年!如今敬德已是天下聞名之名將了啊!而愚兄卻還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啊!”

竇輔忙謙遜道:“恭祖兄太謙了!小弟不敢當啊!”

陶謙不住誇竇輔道:“當的。當的。賢弟如今名滿海內啊。遼東一戰,天下震驚啊!”

竇輔不欲再此時糾纏,便問道:“恭祖兄,今番欲何往?不知,此刻涼州戰事如何?”

陶謙答道:“涼州局勢糜爛,如今朝廷再次調皇甫嵩,董卓統領大軍征討,至今還是在僵持!而謙則因為青徐黃巾復起。被朝廷委派為徐州刺史,此刻正是去赴任啊!”

竇輔一愣。原來陶謙是這個時候才去徐州赴任的啊,那麼陶謙經營徐州也沒有幾年啊,看來他的能力不錯!只用了短短几年,就將徐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