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你都到滏陽河放生一次。”
“為什麼是初一和十五?”對於放生的功德,施得自然知道,上次他就是以放生的功德迴向給了李三江的母親,結果李三江的母親很快轉危為安。上天有好生之德,放生,也是順天而行。
“初一和十五,是齋日。齋日放生,功德最大。”何爺回身說道,“一個月之中有十天是齋日,以農曆為準,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十天,這十天之中,不吃肉只吃素就是功德無量的善舉,何況在十天之中放生了?”
施得點頭記下:“上次放生是為了救李三江的母親,現在放生又是為了什麼?”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放生,就為了培養你的慈悲之心。碧悠說過的一句話很好,心地無私天地寬,做人方可有勝算,和杜清泫較量,只憑實力,即使我和畢問天聯手,也勝算不大,想要勝,就得另闢蹊徑。”何爺邁步朝松林走去,一邊走,一邊為施得解釋,“自古以來邪不壓正,但正氣從何而來?從慈悲中來。慈悲從何而來?從不殺生和放生中來。”
松林的中間,有一處土山,土上有一座塔。施得跟隨何爺一路上山,來到塔下。塔下,有幾個擺攤算命的江湖騙子,也有幾名衣衫襤褸的乞丐。
“除了放生之外,你還要定期去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對於乞丐,只要見到了,就要佈施。記住,是佈施,不是施捨。施捨的心理,會讓你的功德減少無數倍。”何爺一邊說,一邊伸手拿出十元錢,放到了離他最近的一名乞丐的面前。
施得也照做,拿出幾十元,每名乞丐放上一張。對於佈施定律,他深信不疑,天地平衡之理就是如此,你佈施出去的東西,不管是金錢還是物質,不管是快樂還是煩惱,都會成倍地回報到自己身上。
如果說放生是為了培養慈悲之心,佈施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賺錢?
何爺猜到了施得的疑惑,笑道:“佈施,如果說僅僅是為了賺錢,就太浮淺了,錢買不來的東西有很多,生命、快樂、親情,都在錢的能力之外。佈施,是為了培養你的平等心。慈悲心,是為了讓你以慈悲的心態看待世間,平等心,是讓你以平等的心態來行走世間。根據吸引定律,你若慈悲,你周圍就會圍繞一群慈悲之人,那麼你就會生活在一個謙和安定的環境之中。你若平等,你遇到的朋友也會是心態平和不會盛氣凌人的人。慈悲心,讓你不會遇到大凶大惡之人,你就不會遭遇不測。平等心,你不會歧視乞丐,就不會有人歧視你……”
第二卷命由心造第二十二章奇遇
施得明白了,何爺讓他培養慈悲心和平等心,既是為了幫他化解劫難——儘管還不知道他的劫難是什麼,但防患於未然總是沒錯——更是為了他的長遠打算。
“知道了何爺,我都記下了。”施得十分恭敬地應答。
如果說何爺為他改命,何爺是外在的推動力,那麼在知道了人生定律之中,如何從生活中的點滴事件做起,就是必要的內動力了。只有外動力遠遠不夠,內動力才是改命成功的決定因素。
“古人說,仁者無敵,不是說仁慈的人天下無敵,而是說在仁慈的人的眼中,天下沒有敵人。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全由你的心念決定……施得,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何爺進一步為施得闡述道理。
“明白,慈心不殺的人,不會被人所殺。平等待人的話,不會被人歧視和欺凌。”施得觸類旁通,對何爺的教誨,全部銘記在心。
“好,很好。”何爺欣慰地笑了,孺子可教,施得既有悟性,又有信念,如果他再有足夠的耐心,大事可成。
信念也很重要,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老子也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芸芸眾生不計其數,天生富貴者少,大部分是生來平淡,但人人都想成功,為什麼成功者少?就在於許多人不知道改命之法,即使知道,也不信。
也有人信是信了,卻又做不到。所以,人生失敗者不要怨天尤人,越是怨天尤人,越會在失敗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世界不會欠你什麼,在你對世界沒用之前,世界不會回報你任何好處。
想成功,先從做一個對別人對世界有用的人開始。
“小夥子,我見你紅光滿面、印堂發亮、雙目有神、氣宇軒昂,你是有喜事將近呀!”
正當施得和何爺要離開的時候,忽然,一個穿一身道士服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