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食不言。可這規矩似乎也不怎麼管用了,崔君肅吃了幾口菜,在房玄齡親自為四人倒酒的時候繼續講他那個兩個商人各種錢的故事。
“在收貨的時候,賣貨的商人會派人將大車的錢開始清量,分為上,中,下,劣,極劣五種錢,然後再根據這五種錢,以其中一種為基準來折算。這又給兩個商人增加了一次扯皮的機會。”
崔君肅說完,房玄齡也說道:“幾百貫呀,就是幾十萬個錢,要分一遍花時間不少呢!”
“如果收錢的時候沒有細分呢?”
李元興心說,會不會有人怕麻煩,不願意在這個大宗交易之中將錢細分。
崔君肅說道:“長期合作的,會事拿一枚錢作為標準。初次合作,也會有精明的商人先拿一枚錢作一個標準。然後交貨與錢的時候,錢就是事先分好的。”
“當然,還有一些比如買家有些原因沒有去分,但賣家信任,這就出事了!”
崔君肅說的非常委婉,事實上就是在說,買貨的心壞了,就差錢充好錢。然後賣家自然不願意,這個肯定會有爭鬥。
無論是去衙門,還是私鬥都是麻煩。
李元興聽懂了:“這樣的方式,還沒有真正脫出以貨易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所以,殿下的秦王錢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長安城兩市各店鋪已經在門外掛出牌子,秦王錢一換一錢三分,而且這是與上錢的兌換比例。長安的米價是,上錢八文一斗。華州的米價是上錢六文一斗,也有賣五文的!”
說到這裡,崔君肅賣了一個關子:“殿下以為,秦王錢多少錢一斗?”
“按一分三折算,應該是六文錢一斗才對。”
“殿下有所不知,現在的長安的米價是,十一文兩鬥,有的已經是五文一斗。這是秦王錢的價格,也是長安糧商們公認的價格。而且商人們喜歡秦王錢,看到秦王錢不用再去仔細的分辨這是好錢,還是劣錢。”
杜如晦剛說完,房玄齡也緊接著說道:“殿下,用秦王錢更大的一個好處是,好計算。”
“怎麼講?”
“商人們用尺子製作了木盤,一盤就是一百枚。有人試過,隨便挑錢,怎麼擺都是一百錢一盤,一盤五列,每列二十錢。好算,好數,自然就好計算了。秦王錢,大小重量完全一致,而且製作精美,沒有任何造假的可能。以次充好的錢,打不出這麼漂亮的刻印!”
李元興來自現代,就算沒有深入的學過經濟與金融。
但他卻非常的清楚。
統一的金融體系對工業,商業,民生有多大的影響。
一人上了一碗米飯。
秦王府的米飯對於大唐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
之前,大唐主要是煮,然後才用大鍋燜,幹一些就是米飯,但鍋底卻會浪費一些。就是大戶人家都不願意,所以大唐的米飯更多象是稠粥。
李元興用的是套火煮,米飯自然有所不同,更香,顆粒更明顯。
李元興沒有吃飯,他只是在思考著。
根據歷史記載,大唐貞觀年前的通貨膨脹非常小,一文錢差不多就是後世四元錢的購買力。自己的秦王錢一出,這等於是無形之中增加了錢的價值,一文錢要頂後世的六元錢了,這對於大唐的經濟應該是有壞處的。
“杜公,明天你去一次鑄錢坊,要求他們立即開始鑄鋼錢。”
“鋼錢不值錢,殿下是不是急了些!”杜如晦問道。
崔君肅開口說道:“殿下高明,某來解釋!”
崔君肅在戶部多年,他說不出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這樣的詞來,但是他卻能表達到通貨緊縮的意思,以及對市場,對經濟的危害。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眼下,卻不用太過擔心,畢竟市面上還有大量的劣錢!”
崔君肅說的在理,劣錢就暫時相當於秦王錢的鋼錢的位置了。作為小物件的補充貨幣,銅錢是有極大必要的。
只是,七世家不需要,秦王莊也不需要。
這個需要是大唐需要,大唐的戶部需要,大唐的經濟需要,百姓們需要。
聽崔君肅這麼一說李元興似乎反應過來了:“你們誰手上有我皇兄的聖旨?”
三人相互看看,都搖了搖頭:“沒有聖旨!”
“戶部想要本王的鑄錢坊?”李元興追問了一句。
崔君肅趕緊將李二的意思說了,一字不改,完全是原話照搬。
“兩個演算法,一個是戶部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