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的不夠精美,自然是需要重作的,還有一些下角料。回收之後,最終的消耗大約在八噸左右。”
噸這個詞,王及善與崔君肅完全不懂,大唐還沒有這個概念。
“這是耀州新的計算方式。一錢的重量標準化,十錢一兩,十六兩半一斤。一噸就是一千斤。這樣更方便計算一些,糧食用擔,這鋼鐵用擔就不合適了。所以有了噸這個字。”崔敦禮解釋著。
大唐的一噸,不同於現代的一噸。
差不多就是七百四十五公斤左右,既然在大唐,李元興還是使用了大唐的計量方式。
只是講一些非常不合理的作了調整。
四十噸,在崔君肅的理解上就是,四萬斤精鋼。
“他高句麗不是買走了三萬斤二等與三等精鋼嗎?那樣的材質製作蒸汽機,只會有一種結果,就是炸爐,一等精鋼才行。”
“然後,他們會去挖煤,但是他們卻不懂得怎麼挖,這個過程他們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個時候,本王的第二顆棋子就會起作用。”
第二顆棋子,三人都來了興趣。
“第二顆就是趙言德,這胖子臉白心黑,比那煤還黑。只是他取得了淵蓋蘇文的信任,第一步就是將挖煤之法獻上。第二步就是鼓動淵蓋蘇文作高句麗的曹操。第三步,就是拉動高句麗與大唐的軍備競賽!”
“他可靠嗎?”崔君肅知道,趙言德就是那個被李元興比作趙高的小人。
李元興笑了:“他非常可靠,因為他知道,誰才是他的主子。再說萬一,他就算投靠高句麗也無所謂,高句麗為了與大唐一爭,軍備競賽是一定會被拉起的。”
“殿下的棋子不止是這兩顆吧!”
“第三顆,金蔓青。”李元興說到金蔓青的時候,有一些得意。
“金蔓青?”這下,三人都無法理解了,這個已經鐵了心投靠大唐的原高句麗王室醫女,她除了對藥材有一些才能之外,她還能幹什麼。
李元興大笑:“四個字,衣錦還鄉!”
懂了,三人都是高智商的人物,李元興的作法他們完全是懂了。
“殿下英明,果真是一環套一套的計謀,從三國演義這評話出現開始,殿下就在佈局。後有東市之事,讓天下人看到大唐子民的強勢。再有樂民園三國演義的影畫,再就是報紙上曹操此人之論,一年前送到高句麗的趙言德,更是殿下的佈局!某服了!”崔君肅這話是真心的。
李元興對高句麗還真是狠,一環又一環的套著。
李元興很自豪:“其實,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這次讓耀州安排幾十個女奴工遊長安,讓長安的百姓,還有各邦的使節習慣了耀州奴工在長安的事實,到時候安排那幾個高句麗死忠遊長安之時,就看李常怎麼安排高句麗人和他們接觸了。”
“果真是高明之舉!”
“再說第四顆棋子,崔氏。不知兩位以為如何?”
“此事,清河一族更合適。漢末崔氏遠行,我們博陵南下,清河北上。拉個親戚,讓他們感受我華夏之威。一但淵蓋蘇文真的作了高句麗的曹操,那麼半島崔氏必然會被打壓,到時候就看他們如何選擇了。”崔敦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君肅倒是也認可。
“不用看他們如何選擇,我清河崔氏不在乎多這一個分支。高句麗滅亡之後,他們忠於大唐,忠於家族,也給他們一個地位又如何。半島也是需要有人去管理的。以蠻夷治蠻夷,卻是上策。只是他們禮不精,學不深,倒是應該再有些長進!”
崔君肅知道自己佔了一個大便宜。
一但收服半島崔氏,那麼在半島的利益崔家就有了保障。
更何況,半島崔氏還分為南崔與北崔。南有新羅崔氏,北有高句麗崔氏。新羅崔氏已經投靠,正暗中派人前來秦王府。
“敢不敢在報紙上宣傳一下,前隋無道,我大唐代天行道。簡單點說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李元興這話嚇的三個人都準備裝暈,可李元興卻不放過他們:“再想辦法讓高句麗百姓知道,高句麗王室無道?”
“此事,需上報聖上。再天英閣議!”王及善想了想,似乎有可能,只要控制尺度,不要太過火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是這議論造反不合適,只說替天行道倒也可行,不過最終的決定權卻在李二。
內容的稽核與細節,放在天英閣討論一下。
說到這裡,已經算是將所有的問題都說清了,三人也不留,起身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