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2 / 4)

小說:神遊 作者:童舟

的活動在改變。當代的科學家特別是天文學家在尋找外星智慧生物的時候,實際上尋找的就是有序的資訊排列。它可能是某一種電波、也可能是某些線條圖案,總之那是自然界自身不可能自動出現的,只能是智慧生物活動留下的資訊。

這就是七葉所說的“可行逆天者”。然而七葉是這個意思嗎?準確的理解只能意會。

七葉最後一道神念給出了他對“道”的相關思考:要修行必須逆天,最終的目的就是逆流而上與天合一。破碎一切束縛,達到存在自由的狀態。這就是超越,這就是解脫,這就是飛昇成仙。他還隱約表達了另一個意思:人在世間,求大道者要掙脫一切束縛,達到本心所在的自由。但是他沒有回答風君子關於果果的那個問題。

所有人都在思考,連風君子的眼神也若有所問若有所悟,更有不少人連連點頭,露出了佩服的神色。接下來又輪到七葉提問了,七葉第二次開口問道:“何為物?”

他們之間的討論越來越接近於哲學問題的思考了,但是修行人之間的論道與西方蘇格拉底式的辯論不同,只是直指本源的一問一答,其它的含義都用意會交流,緊緊圍繞著對“道”的理解。七葉的神念勉強可以這樣描述──

從道的角度,剛才兩問討論的是生命與意識,那麼還有一個對應的問題就是物質與存在。修道者需要尋找存在的意義與突破存在的方式,那麼就要理解什麼才是存在?天地間所有,都是一種存在的方式,包括你和我。而“靈”的出現,只是為了讓主體更好的存在。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就是修行境界的差別。

“靈”所包含的命題就是要讓主體更好的存在下去,那麼相對於主體來說一切客體都是“物”。既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逆天修行追求與天合一,萬物對“我”也沒有差別,就是讓“我”更好的存在七葉表面上是在發問,實際上是在自問自答,神念中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七葉在最後的神念中提到了果果。果果是“生”之也罷,是“靈”也好,她還是仙人不留果,在他的眼中是一樣的。如果說有因為她起了矛盾衝突,那也是在他與果果兩個主體之間產生了矛盾,也是他與風君子兩個強大的主體之間產生的矛盾,或者說是所有主體之間矛盾的綜合。俗人吃肉,和尚不吃肉但是吃飯,一樣都是物用。果果有這種物用,才會遭到客體的傷害。

修行人論道,論的是自然本源的法則。之所以傷害果果有錯,並非是果果本身不能用,而是相互制約的不能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不傷害比傷害更有用,就不要去傷害。人世間的法律與修行界的規則一樣,都是利益與物用相互權衡的結果。七葉說到這裡,終於點到了他最初的打算,就是在三山大會上提議重修戒律。

風君子皺起了眉頭,幾乎沒過多久就開口回答。他只答了四個字,聽上去像一句廢話:“在者為物。”

風君子語氣舒緩深沉,不知又用了什麼神通,除龍吟回聲之外還壓著滾滾驚雷。七葉的神念是自問自答,所以風君子的神念是一系列的反問。當然在這種場合意念不能放肆,但以我對他的瞭解,完全可以翻譯成他平時的言語──

在者為物。這世上一切存在都可以稱之為物,哪怕是天地,哪怕是什麼都沒有的真空。修行所論的物,並不是人們所討論的物質,而是可用的物。天下無不可用之物,存在都有意義,哪怕是無生無靈的一土一石。但修行逆天,修行就妄以為自己是天,這是不可能成就大道的,因為你還不知道什麼是天。未悟天道之前,就妄擬天道指心行之,與魔不遠。自古號稱替天行道的,都他媽的不是好東西!

七葉妄以已心為天心,看萬物為芻狗,卻忘了自己是什麼東西。七葉也是“在者”,嘲笑豬狗卻忘記了自己也是豬狗。有些話,只能等到境界到了之後才有資格開口,但那時得道者也不會這麼說了。

果果得天地靈氣,機緣巧合以草木化精,聚形而成靈,這對於她來說就是修行。果果脫去草木之胎來到人世之中,已經是逆天成道。說起來,其實人不如妖精!修行人也不如妖精,因為我們還沒有跨越這一步,沒有超越本源存在的蛻變發生。草木脫離枯榮成精,就像人超越生死成仙。無靈之草木不會了解果果這種存在,你我這種修行人也不會透徹大道的天心。

如果我們在世上只談物用和權衡,那就是禽獸草木無異,不配談悟道。果果與他人的關係不是有用,而是無害。無害而傷之,就是傷天、傷道、傷人、傷已。

******

風君子與七葉“動口”的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