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公里的華中工商重鎮武漢。這一天正好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15週年。不久,國民政府決定從廣州遷往武漢。

北伐出師前後,在老革命基地廣州,群眾運動繼續高漲。工人運動在劉少奇等人領導下多次舉行會議,擴大活動。在保證支援北伐的同時,工人運動對那些企圖以戰爭為藉口限制工人已得權利的計謀進行了鬥爭。特別是在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之後,中國工運的國際意識有所加強。它不僅向全世界各地工會對省港大罷工的支援表示感謝,並號召中國工人聲援1926年的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和總罷工。中國工人雖然貧苦,仍進行了募捐;支助英國工人。

廣東的農會在彭湃領導下,在1925年東征中已經顯示出力量。現在,在北伐中,農會發展規模更大。僅在湖甫一省,農會會員開始時僅40萬人,到1926年11月下旬就增加到120萬人,1927年6月又增加到451萬人。在相鄰的湖北省(省會武漢),農會會員原僅7萬2千人,到1927年6月也猛增到250萬人。全國農會會員總數近1,000萬人。①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毛澤東起了重大的作用。他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成為中國革命的經典著作之一。他在這篇報告中對農民運動作了分析和讚揚,並呼籲解除對農運的各種限制,使它的革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①《在廣州女校女團體歡迎會上的演說》。載《宋慶齡選集》,第13頁。

宋慶齡從上海回到廣州後,負責支援北伐的紅十字會基金事務。10月間出席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一次會議。

(六)從廣州到武漢:迎接挑戰

11月16日,她同一批黨政高階官員作為先遣人員啟程赴武漢——新擇定的革命政府所在地。同行的有她的弟弟宋子文。孫中山的兒子孫科(曾任廣州市長)、徐謙(司法部長)、陳友仁(外交部長)和鮑羅廷(首席蘇聯顧問)等人。像那時廣州常見的那樣,各界代表高舉橫幅、吹奏軍樂、燃放鞭炮到車站送行。車開之後,宋慶齡把她事先準備的食品(水果和美味的三明治)請大家吃——她總是這樣細心和想到別人的。

當時的鐵路,往北只通車200公里,當晚抵達終點站韶關。從這裡繞道江西到武漢的長途旅程,有時坐轎、有時騎馬、有時步行、有時乘內河船舶,走走停停,一共花了三個星期。①

①據何干之主編《中國現代革命史》,第102頁。

從孫中山準備北伐以來,韶關一直是北伐的總部所在地,這裡的氣氛同廣州相似。城裡高懸著譴責右派的大標語,孫中山畫像的兩邊是馬克思和列寧的畫像,革命歌聲飛揚。但離開韶關不久,這支旅行隊伍就進入了仍然實行著封建統治的農村山區,部長們仍像以往大官那樣坐八人抬的大轎,鮑羅廷和其他蘇聯顧問則騎驢或者步行(他們決定,共產黨員不能坐轎子,轎子只用來裝他們的行李人為了防備可能受到襲擊,帶著毛瑟槍的保鏢們在隊伍前後跑來跑去。

在這北伐軍新收復的地區,廣州的鈔票還不通用,所以財政部長宋子文帶了幾口袋銀元在路上花用。

透過大庾嶺(鎢礦產區),隊伍進入江西省。這一帶路邊的小鎮上,鴉片煙館和妓院的招牌仍到處可見,但工會和其他群眾團體已經組織起來,它們散發傳單、舉行集會,表示歡迎,並請這些廣州來的要人講話(鮑羅廷用英語講話,由張太雷翻譯)。

隊伍繼續北上,有一段是乘船沿著贛江航行。一路上可以看到最近進行的戰爭和相當活躍的政治活動的遺蹟。在標語口號中,有一些是明顯的左派口號,如“列寧和廖仲愷的精神不死”、“工人農民要求減租、加薪、降低物價”、“反對苛捐雜稅”等等。也有要求汪精衛復職的口號,因為汪仍被看作“左派”,為蔣介石所排擠。

但在江西省會南昌,政治和軍事形勢都不一樣。這裡是蔣介石總司令部的所在地。廣州黨政要員們12月2日抵達後,蔣介石用微笑、宴會和隆重的儀式來歡迎他們,但總的氣氛是令人不安的。要員們同蔣介石不是在南昌、而是到附近的風景勝地廬山舉行會議。會議討論的問題有:

北伐軍是否應暫停前進,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鞏固新克復的地區,還是應繼續挺進?想維護和加深革命並透過群眾運動來推進革命的人主張前者,而右派及蔣介石則要求不斷取得軍事上的進展,特別是佔領財富集中地上海。他們這樣主張完全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而不是真正擴大革命的力量。儘管他們不同意,會議還是決定北伐戰事暫時休止。

革命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