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曾經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辦公室裡還有一位來自河南的員工,特點是面板白晰,眼睛特別的大,她也姓〃白〃。還有一位同事同時具有眼睛特別大而面板比一般人白的特點。現在聯絡到這些歷史,筆者心中的謎團豁然而解,這些人都應該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並且可能與〃白人〃有關。 2。 〃魯〃之孔子及帝妃 古代魯國與中山〃盧奴〃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魯魚亥豕〃的成語形象地說明了古代由於字形相近引起的以訛傳訛問題。查《辭海》雲: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 對三星堆文明傳播的歷史語言學分析(2)
《抱朴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查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似,豕與亥相似。〃〃魯〃和〃魚〃、〃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寫錯。後因謂字形相近,在傳寫或刊印後的文字錯誤為〃魯魚亥豕〃。《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既是'假語寸言',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樂得與二三同志,酒餘飯飽,語夕燈窗,同消寂寞。〃 魯魚帝虎:馬總《意林》卷四引《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看來古代語言在規範化之前存在著許多的文字混亂,以至於〃射〃之〃寸身〃不再〃矮〃。實際上最有可能中國人的語言初時全部是音意相通的。我傾向於表意固定下來大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既然魯魚帝虎,那麼疑問在於:孔子所在〃魯〃國,是三星堆的〃魚鳧〃後代嗎? 有一天,我在車上聽到人們猜謎,謎語為〃頭在水中游,尾在天上舞,要問名和姓,它和孔子是同鄉。打一字〃。後來看到謎底是〃魯〃字。仔細一想,〃魯〃字果真了得,上面為魚,下面為〃日〃,假如我們不考慮山東當地的出產等關係,僅只這個〃魚〃和〃日〃就夠讓人驚詫半天了,因為此二者皆為古代重要的圖騰。當初人們如此給此地取名是否有魚圖騰和太陽崇拜的成分呢,這是個重大的疑問。 孔子的身高依照今人推算,有說高一米八的,有說一米九一的。這一結論一直遭到學界質疑,似乎中國古代人不應有那麼高,有人懷疑是古今尺寸不同。假如他是個閃米特人的後裔,或者是個〃白人〃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多稱智者為〃高人〃,是不是如〃孔子〃、〃魯人〃這樣古代的貴族多掌握了國家較多的教育資源,自然他們的〃高〃與知識之〃高〃就長期聯絡在一起,久而久之〃魯人〃即為〃高人〃了。 還有,孔子這麼個嚴肅的知識分子〃高人〃會不恥〃附庸風雅〃收拾《詩經》,這似乎不合常理。在《詩經》裡會不會遺存了大量的相關上古的文獻資訊,而〃克己復(周)禮〃的孔子很重視古文獻與古禮的聯絡也是出於對自己祖先的一種懷念呢?這種聯絡不是偶然的吧。 為什麼孔子以及儒學一直受到排擠?是否是因為當時文明北移之後出於諸多政治考慮,尤其是秦時期,人們已經準備徹底忘記古蜀〃蠻夷〃了呢? 再查《辭海》。 3。 關於〃魯班〃 新都蜀王木槨墓出土的手鋸,五件一組,光滑的銅質鋸片長26厘米,寬4厘米,鋸齒鋒利整齊,薄薄的鋸身鑲嵌在一塊木板的凹槽內。這些3000年前的鋸子,製造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即使到了今天拿來使用也很有用'1'。 與此對應的是,古代著名的魯班,據傳他是鋸子的發明人。《辭海》中是這麼介紹他的:〃相傳姓公輸,名般,亦作班、盤,或稱公輸子、班輸,春秋時魯國人故統稱魯班或魯盤。〃 魯班在世的時間一定遲於新都蜀王木槨墓出土的手鋸時間才符合傳說。那麼,這個擁有手鋸的能工巧匠是否可能恰好是魯國人?難道這個手鋸在蜀地的發掘與魯國是三星堆人後裔的說法沒有任何聯絡嗎? 一個〃媒介〃出現了。一直被我懷疑為三星堆後人的瑤族竟然自稱〃盤〃人。尤其是瑤族同胞有崇拜〃盤古〃的習俗,他們有〃盤王節〃、〃盤歌〃等,可以假設傳說中的〃盤古〃實際上是瑤族人的祖先,而〃魯盤〃之〃魯〃人是瑤族的北方支系而已。不要忘記,古代人的命名是非常混亂的,僅從以上《辭海》中魯班的命名就可見一斑。 魯班又名〃公輸子〃。筆者在《辭海》查〃公輸〃時,意外發現中國古代存在著大批以〃公〃字開頭的複姓,並且其出現的時間多在春秋戰國或漢代。筆者懷疑這與身份有關,並且是身份等級比較高的標誌,當然這並不一定會是爵位之〃公〃。這些〃公〃字頭複姓計有:公上、公山、公戶、公玉、公議、公系、公仲、公劉、公羊、公孫、公堅、公伯、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