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其他皇子凌駕,再出現一次玄武門之變。這次左屯衛中郎將的人選問題就牽扯到太子與蜀王一系的均衡,雖然只是一個四品官的任命,但李世民明白,做君王的往往最容易在看起來像小事兒的關節上出差池。依著這兩個人的來頭,要是不拿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來,無論擢升了誰,都會引發一場風波!朝廷正在加緊準備北伐頡利,怎麼經得起這樣的紛亂?
李世民的決定遲遲沒有做出,李承乾那頭沉不住氣了,忙召集自己的謀士們商量對策。當時的東宮,其架構就像是一個小朝廷,有大小几十號文武官員,名號不同,但職能和大朝廷裡的文臣武將相近,這樣設定,是為了從小培養太子協調臣子關係的能力,為他將來治國理政打好基礎。一番議論後,大家建議他先把常勝平調回左屯衛軍中,這樣近水樓臺先得月,就可以朝最終的目標更近一步。平調一個五品官不是什麼難事,由東宮出面,一道公文在兵部和三省走了一圈,就發往涇州調人了。東宮既擔負著守備京畿的部分任務,公文發走後,李承乾和手下加緊佈置人馬拿捕孫達,並加強了皇宮等機要之地的守備,謀士們還建議太子親自到皇宮外替父親守更,以示孝心。以李承乾的年紀和本事,他去守更本沒有實際意義,但是他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