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去,天海寺所處的位置便從長京邊緣來到了熱鬧繁華之地。當時在寺廟內種了許多樹,現在都已成了數百年的老樹,使得整座寺院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道人與貓並肩而來。
還未走到寺院門口,便已然可見來往香客無數,也有無數商販嗅到其中商機,在寺院門外這條街上擺攤設點,銷售商品,這些商品又吸引了更多人來天海寺或這條街上閒逛,如此又吸引更多商販,往復迴圈,好比廟會一般,構成了極度熱鬧的一條街。
繁盛的草木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清淨感覺,一下也一點不剩了。
踏進寺院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石塔與一棵大樹,灑下一整片的蔭涼,地上則坐著許多人,背靠石塔,在此躲避陽光。
天海寺除了香火靈驗、得道高人多以外,最出名的便是這座塔了。
這座塔雖在天海寺內,也是天海寺出資修建,但其實並不是用於焚香或祭祀的佛塔,而是惜字塔,用於焚燒寫了字的紙。
人們認為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一張紙只要寫了文字,就不能隨意褻瀆,因此不要紙之後,也不能隨便扔掉,要把它燒掉,甚至於朝廷專門建了許許多多的空心塔,用來焚燒紙張。天海寺本是清修之地,寺院僧人常常需要抄寫經文,於是也在寺院中修了一座惜字塔,用於燒紙。
不過此時它已經不再用來燒紙了。
因為不知何年何月,有一棵樹的種子落在了塔頂,隨後生根發芽,在離地數丈高的塔頂上硬生生紮下根來,逐漸生長繁盛,現在已經成了盤踞在塔頂的一棵繁茂的大樹。人們驚歎此景,也驚歎樹的頑強,於是不在此塔燒火,好讓它安心生長,甚至偶爾還有人對著它上香祈福,亦有不少文人雅士特地來此參觀,為它吟詩。
天海寺則說這是因為佛祖有好生之德,這座塔在寺院中,有佛祖保佑,所以這棵樹才得以茁壯成長。
不知是真是假。
總之宋遊在它面前停下腳步、仰頭看去時,也被驚訝了下。
這座塔絕非一座小塔,它起碼有三層樓那麼高,這棵樹也絕非一棵小樹,反而枝繁葉茂。樹便正好紮根在塔頂上,端端正正,一點不歪,而整座青石塔上見不到一點樹根,就好像這棵大樹是生長在離地數丈高的空中,讓人見了難免會疑惑,它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又是怎麼長到這麼大的。
“真是奇蹟……”
宋遊不禁感嘆一句。
與之相遇,真是幸事。
隨即低頭瞄了眼身邊貓兒。
貓兒也抬頭看向他。
相比起兩年多以前在逸都與她同遊泰安寺,此時的她從容了許多,雖然還是習慣性的左顧右盼,充滿警惕,卻已不再畏怯。
爐鼎中香火興旺,煙氣如雲,她也只是瞄一眼,反倒扭頭看向了那棵長在塔頂的大樹和樹上的鳥窩。
“走吧。”
宋遊邁開腳步,貓兒連忙跟上。
一路閒逛,給佛上幾炷香,既看門聯,也看前來拜佛的百姓。
與逸都泰安寺一樣,有人來解憂愁,有人來求名利,有人來卜吉兇,有人來贖罪孽,也有人只來向佛祖訴說心事。
萬般心思,都在幾縷香菸中。
道人慢慢走過,慢慢的看,逛完之後,不忘在寺廟吃一頓齋飯。
一個道士來逛佛寺,難免讓人覺得新奇,就連寺院中的僧人也不禁多看他兩眼,不過對於這些目光,道人向來是不管的,偶爾有人與他搭話,道人也只溫和回應兩句,便繼續在寺院中閒逛。
消磨了小半天時間,也算收穫頗豐,心滿意足,宋遊正準備離開時,又走到院中那座塔與那棵樹下,忽然隱隱有所察覺。
不禁扭頭一看——
一堵牆隔開了內院與外院,木門緊閉,院牆邊開著有土槽,光禿禿的,卻落了一層竹葉,想來原先種的是竹子。
一名中年道人就站在內院門外,看樣子似是剛從內院出來。中年道人身邊跟著兩位僧人,年紀都很大,似是送他的,見他停下,一人看他,一人順著他的目光看向了宋遊,隨即小聲問他,可是遇見了熟人。
中年道人笑著擺手,說不認識,但卻一直看向宋遊這邊。
年輕道人,棗紅馬,三花貓。
雖無棗紅馬,卻有三花貓。
中年道人向宋遊遠遠行了一禮。
宋遊也向他回了一禮,眼光思索。
隨即便見中年道人向他走來,是個跛子,走路一瘸一拐,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