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似乎有一座大晏的軍事要塞。名曰照夜城。
可謂大名鼎鼎。
宋遊早在逸都的時候,便從說書先生口中聽說過它的名字,是大晏鎮北五鎮之一,也是北方距離長京最遠的一座軍鎮,頗有一些傳說引得大晏文人百姓津津樂道。只是說書先生也不清楚它的具體位置,只知是在北方,倒是到了多達草原之後,聽說了它的大致位置。
然而草原之大,宋遊既無地圖,也無指引,找到它似乎也不容易。
有可能隔著一座山丘,便與它錯過了。
慢慢又從下午走到了夜晚。
滿天星海如草原一樣遼闊。
三花娘娘依然去撿了木柴,在山間點起了一堆篝火。
道人燒了一鍋開水,拿出牛肉乾,加上三花娘娘捉來的野兔,便是今晚的晚飯了。
只是長夜並不消停。
不知又是哪一方的遊騎,夜裡也在這草原上游蕩,也許是見到這邊有火,便悄悄過來查探,還未靠近,便被警覺的三花貓發現了,等看清這邊坐著的乃是一名道人,便派了一人騎馬過來,其餘人持弓弩據夜警惕。
“什麼人?”
黑暗中傳來的是熟悉的語言。
一人一騎,緩緩靠近,頂著滿天星光,從黑夜中逐漸走入火光的映照範圍。
是一個帶著長槍與弓箭的壯碩男子。
道人依舊面朝火堆坐著,右手拿著一塊風乾牛肉,左手端著一碗開水,轉身看向來人。
語言通了,道人便沒有用法術請他們回去了,而是出言道:“在下姓宋名遊,逸州人靈泉縣人,下山遊歷,行至北方,還請校尉莫要為難。”
“……”
騎兵走近仔細打量,目光掃過道人,也掃過火堆旁邊的三花貓,還有臥伏在一旁的棗紅馬。
“宋遊宋先生?”
“嗯?”
宋遊轉頭看向他:“校尉也知曉在下?”
“自然知曉!”
騎兵立馬轉身對身後喊了一聲:
“是宋先生!”
隨即翻身下馬,對宋遊一抱拳:“小的姓馮,乃是鎮北軍第九團的遊騎,奉陳將軍之命,若在遊巡草原之時,遇到一位帶著三花貓、棗紅馬姓宋名遊的道長,便告知先生,塞北人軍中有妖魔相助,請先生去遠治城幫忙。”
“遠治城?”
“是!”
“遠治城在何處呢?”
“此處往東六百里。”
“這麼遠啊……”
“回先生,我等駐守照夜城,是接到來自遠治城的軍令,才在遊巡之餘尋找先生的。”
“陳將軍又如何知曉我會在這裡呢?”
“這個小的就不知曉了。”
“……”
宋遊想了想,差不多明白了。
應該是從南邊草頭關傳過去的訊息,陳將軍知道自己過了禾原,過了草頭關,又知曉前邊的多達草原上正有盛會,猜想自己一定會去,過了草原會的地點繼續往北,便是這邊了。
倒是好算計。
此時其餘人也紛紛收起弩箭兵刃過來。
除了先前姓馮的遊騎以外,總共還有九匹馬,八匹馬上邊坐著有人,身上帶著傷,似乎曾與人交過手,還有一匹馬被另一人牽著,馬背上是綁著的一具身著輕甲的屍體,此外還掛著幾顆頭,這些人大多都帶著長槍弓弩。
眾人紛紛下馬,向宋遊抱拳。
宋遊也一一回禮,問了一句:“諸位帶了傷?”
“今日遊巡之時,遇到一隊塞北人的探馬,與之打了一場。”姓馮的騎兵說道,舉手投足間,頗有江湖氣,“負了些小傷,死了個弟兄,可惜沒有抓到活的,把弟兄屍首帶了回來。”
“諸位看起來是長槍門的人?”
“先生也知曉我長槍門?”
“如雷貫耳。”
“有幾個是。”
“我是……”
“我也是……”
“長槍門趙管義!有禮了!”
“長槍門週一通……”
帶著長槍的幾名騎兵紛紛出聲。
北方混亂,亂世出豪傑。
宋遊行走禾州言州以來,倒見過不少長槍門的人,從軍的也不少,多數都在軍中擔任精銳。
此前在南方時,聽說長京雲鶴門、逸州西山派以及越州長槍門被說書先生列為江湖三大門派。雲鶴門因為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