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中國好人 作者:尋找山吹

我為什麼不喜歡狗

有人把我派作魯迅一黨,我說非也,魯迅是不喜歡貓的,而我不但喜歡貓,還因為狗與貓作對,把狗恨恨不已。我的不喜歡狗,很多朋友都知道,一同去鄉下玩時,常有人叫道,那裡有隻狗呀!便是想挑撥我去和狗打架。城裡的狗都不是好欺負的,因為每條狗都領著一個人,高低惹不起,只好偶爾去飯館吃頓狗肉,聊抒快意。狗的樣子我也不喜歡,小時候在山裡見過一隻狼,以為是狗,不知道害怕,現在想來,很是對不起,因為狼的脖子和尾巴分明是粗硬的,而進化為狗之後,都細軟起來,以便搖頭擺尾,哪裡還有一點狼的樣子。尤不喜的是乖而順之的狗脾氣。當然,這種脾氣,也是人教給的,而且教學相長,人再重新從狗身上學過來,動不動就“上懷犬馬恩”,眼眶也溼。不知道早先狗是怎麼被改造過來的。現在店裡賣的狗糧,至少是小康水平,但想當初,五十者才衣帛食肉,輪到狗頭上,恐怕只剩下豬狗不食其餘的東西,較之狼在山林裡的伙食,遠有不如。不過,畢竟是一份安穩飯,頭頂上“嗟”的一聲,面前就有吃的,在改造好的狗看來,已經是福氣。明人陶宗儀的《輟耕錄》裡面講,驛站里拉車的狗,口糧有“狗分例”,要是被人克減了,它們會反齧其主。這樣的狗脾氣倒討人喜歡,不過日常裡所聽到見到的,全是克己奉主的故事,甚至有自願餓死,以成狗節的。所以陶宗儀多半是在瞎編,別的不說,居然要“輟耕”,可見其不是什麼良民。

現代人滿耳是汽車喇叭聲,所以做起詩來,不再說什麼“無使尨也吠”,而是慨嘆聽不到雞犬之聲了。但我對狗叫有兩種意見,第一是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自己明明長著一雙狗眼,卻不用,偏偏聽別狗的。我有幾次夜間進到鄉村,一點壞事沒來得及做,忽然之間,就有上百隻狗在黑暗裡大叫不已。其實它們也只是瞎叫叫,互為聲援而已,並不知道在叫什麼。蜀犬吠日,粵犬吠雪,總還有點由頭,像這樣不明不白地以天下為狗任,實在是隻有“狗腳朕”們才喜歡的脾氣。我並不是反對狗叫,狗不叫,性乃遷;但西諺雲:“無論大狗小狗,都應該有自己的吠聲。”

第二種意見是狗只講恩屬,不論是非,所謂桀犬吠堯是也。最壞的人,也可以有最好的狗,因為這“最好”者,標準只在於“吠非其主”。人有人道,狗有狗德,人被別人的狗咬死了,人們並不覺得那狗有什麼不是。這雖然是犬監主義,未始也不是更多的人的立場。據說最好的狗,對主人最柔媚,永遠夾著尾巴做狗,對不是主子的人毫無情面,不管高矮胖瘦,黑白妍,一概作勢欲齧。假如這世上只有一個人,那還好辦,但並不是這樣,而且養狗的人也很多,走在這些人之間,犬牙交錯,我們實在不知道是該怕人,還是怕狗。

喜歡狗的形貌,不妨算是人情之常,我不敢非議;喜歡狗德,在我看來,就有點不同尋常。在中國,“狗”是罵人的話,可見愛狗的人,對狗也是看不起的,至於赫胥黎聲稱願意做達爾文的鬥犬,齊白石有一方印上刻著“青藤門下走狗”,不過是比方而已。而我們愛貓的人就不是這樣,以“貓”字加於人,並不覺得可惱,但也並不宣稱要做貓。愛狗的人經常對我宣講狗的種種用途,狗寶狗皮,引車救人之類,我同意,不過誰要是說這些事只有狗才能辦,那我是說什麼也不信。

臨難狗免的事是沒有的,倒黴的總先是狗;犬吠雲中我也沒聽到過,嗚咽一聲死掉,倒是見過幾次。所以若說“恨”狗,是不確的,其實只是憎厭而已。至於吃狗肉,因為它們畢竟是狗,不是人,人肉我是不吃的。而狗咬人,早已不是新聞了。

※BOOK。※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2節:為什麼不能拿農民開玩笑

為什麼不能拿農民開玩笑

我不喜歡牡丹,看到它的胖樣子,就覺得有股俗氣撲面而來;我也不喜歡梅花,看到它的瘦樣子,就覺得有股酸氣沖鼻欲入。——為什麼說這個,而且把話說得這麼難聽?因為以後可能說不成了。

不出今年,或者牡丹,或者梅花,或者兩個一起,就要被定為“國花”。我現在這般挖苦,至多是口齒輕薄;以後再這麼說,沒準兒罪在褻瀆。現在胡說八道一番,擁戴牡丹或梅花的人聽了,心裡雖不高興,也奈何我不得;以後呢,人家眼裡寒光一現,我就要嚇得閉嘴——國花呀!大概不會有相關法律禁止侮辱國花,不過就算如此,我也自會小心:瞧,世界上不能批評、不能拿來開玩笑、惹不起之物,又添兩種了。

其實,我並不是真的不喜歡牡丹和梅花。之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