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相信羅彥一點。這吃的東西過了很多人的手,反而更加不安全。
羅彥以為這就完事了。
但是,他太過樂觀,也太過小看而今長安的訊息流通程度。
大凡是吃的,總是能夠引起很多人的追捧。這冰糖葫蘆雖然不起眼,但畢竟是個新鮮事物。
長樂的兄弟姊妹有個別幾個是在太學中讀書的。太學招收的乃是宗室子弟和三品以上王公的孫子輩。這些小二世祖們湊到一起,每天總是要鬧出好些事情來。而且小孩子最是好勝心強,就連吃塊烤餅都要比一比誰快,何況是吃過別人見都沒見過的東西了。
因此第二天太學中就傳遍了羅彥做出來的好吃的。原本那些吃過的小皇子們就有些可以誇大,在經過多次的加工流傳,最後就成了誠國公為長樂公主做出了一種好吃到要命的東西,據說甜甜的,酸酸的。甜的時候,比現在最好的飴糖都甜;酸的時候,比那四月裡的青梅還要酸。
這兩樣東西本來就是小孩子最愛,如今居然出現了一種比這兩樣都要好吃的,誰能忍得住。
但是自己又沒有本事能和這些小皇子一樣與長樂公主親善,更沒有本事找誠國公去要。
可是這口水都被傳言給惹出來了,難道就要這樣乾等著。
為了吃,這群二代三代們迸發出了最強大的智慧。群策群力,不過大半天時間,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找關係。
他們卻是不認識誠國公,但是不妨他們認識誠國公認識的人。
而具備這個條件的,正好就有弘文館中那些二代們。差不多同樣的年齡,雖然不在一個地方讀書,但是平日裡也是有交情的。這不,想出了這個辦法,這些熊孩子就開始和弘文館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