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跟外界隔絕了。
常有年輕人跟我訴苦說,他們在家裡反而寂寞,有時連手足之間也無話可談。現在有不少家庭,孩子有自己的房間,於是他們關起房門,自己跟自己打交道。父母只要孩子“不出去野”,就放心地讓他們“自處”了。
能“自得其樂”,能鑽進一兩種嗜好裡絕不是壞事,而且是生活中必須培養的,但是跟任何事一樣,“過猶不及”,閉鎖、疏離就會引發其他嚴重的問題。人必須和別人“交通”才能平衡,尤其是家人之間。
在人人都忙得不可開交的今天,父母親如果能把握機會傾聽孩子的話,並且真正跟他們溝通,每天時間也不見得需要太多。一兩句真正的“談心”,比十句嘮叨或教訓要更能“打動”子女的心扉。任何精巧的、奇妙的器具、玩具,或任何最好的電視節目,都比不上一顆有血有肉的心所表現的愛心和關心啊!
64 “隔離”的結果
有人認為這個社會太糟糕,現在的年輕人太壞,於是不敢放孩子出去交友,生怕“傳染”上什麼壞毛病。這種愛心和保護是出於天性,誰也不能批評這樣的父母不好,可是結果孩子變成什麼樣的情形呢?那位母親焦急地告訴我:
第一種現象是“灰色”——雖然才十七八歲,可是認為這人生毫無意義,“社會是如此的混濁,世人是如此的鉤心鬥角,讀書的結果如何?誰都免不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