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3 / 4)

小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者:精靈王

立足,主要是寧遠、錦州等關外重鎮還在明軍手裡,怕孤軍深入,後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在第四次退兵以後,清太宗才決心先攻錦州。

公元1641年,清軍圍攻錦州,崇禎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帶領十三萬人馬援救錦州。明軍才到松山,清太宗又親自率領大軍包圍松山,斷絕明軍的糧道。到了第二年,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疇被俘,錦州守將聽到松山失陷,也投降了。

洪承疇被押解到了盛京,清太宗派人勸降。一開始,洪承疇表現得很堅決,不管怎麼勸說,他都不答理。過了幾天,清太宗親自去看望,還向洪承疇問寒問暖,把自己的貂皮大氅解下,披在他的身上。洪承疇腿一軟,跪下投降了。

清太宗收服了洪承疇,十分高興,賞了金銀財寶不算,還演戲奏樂,表示慶賀。清軍將領對太宗這樣重視洪承疇,想不通,清太宗對將領們說:“大家風裡來雨裡去,天天打仗,為的是什麼?”

將領們說:“還不是為了想奪取中原?”

清太宗笑著說:“我們要進中原,好比瞎子走路,現在找到個帶路人,我怎麼不高興。”

松錦大戰以後,山海關以北,全被清軍控制。清兵要進中原,只差寧遠和山海關大門了。正當清太宗雄心勃勃,想攻打山海關的時候,他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這就是清世祖,又稱順治帝。順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親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幾乎在同一個時候,關內的形勢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張獻忠奇襲襄陽

公元1639年五月,張獻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義。原來,張獻忠曾經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並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積蓄兵力,準備再起。明朝將領發現張獻忠的意圖,準備派兵鎮壓。張獻忠先發制人,在谷城殺掉明朝縣令,焚燬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義的旗號。不久,羅汝才也起兵響應。

明朝總兵左良玉派兵進攻,被張獻忠打得一敗塗地,只留下幾百殘兵敗將逃回,氣得崇禎帝把主帥熊文燦和總兵左良玉都革了職務,另派兵部尚書楊嗣昌到湖廣圍攻張獻忠。

楊嗣昌帶了崇禎帝的尚方寶劍,率領了十萬人馬,耀武揚威到了襄陽。他派左良玉等將領把起義軍四面包圍起來。張獻忠轉移到瑪瑙山的時候,由於起義軍隊伍裡混進了奸細,起義軍陷入敵人包圍圈裡,被左良玉軍打敗,損失了大量金銀、戰馬。張獻忠的妻子、兒子也被俘虜。

張獻忠帶了一千名騎兵,從湖北轉移到四川。楊嗣昌跟蹤追擊,把他的行轅遷到重慶,準備在四川消滅起義軍。

楊嗣昌在四川到處張榜,說有誰能抓住張獻忠,賞給黃金萬兩,還封他侯爵。哪知道第二天,在楊嗣昌的行轅裡,發現了許多標語,上面寫著:“有能斬楊嗣昌頭的,賞銀三錢。”

楊嗣昌派出大批官軍到處追剿起義軍,張獻忠起義軍卻是忽東忽西,叫官軍捉摸不定,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官軍才在開縣追上起義軍。當明軍將領猛如虎、劉士傑拖著疲勞不堪的兵士趕到,張獻忠的起義軍繞到背後,從山上吶喊著衝了下來,官軍全部崩潰,劉士傑被殺,猛如虎好容易逃脫。起義軍殺退敵人,在營裡拍手唱歌:“前有邵巡撫(指四川巡撫邵捷春),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指監軍廖大亨),不戰隨我行;

好個楊閣部(指楊嗣昌),離我三尺路。“

這支歌謠傳到明軍那裡,使楊嗣昌聽了哭笑不得。公元1641年,張獻忠發現楊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陽兵力空虛,就擺脫明軍,突然帶兵離開四川,往東轉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楊嗣昌大軍遠遠甩在後邊。到了湖北當陽,遇到另一支明軍堵截,張獻忠把羅汝才留在當陽,親自率領精銳部隊直奔襄陽。

楊嗣昌在重慶得到訊息,連忙派使者趕到襄陽,命令襄陽明軍嚴密防守。哪裡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義軍發現抓了起來。起義軍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書,上面蓋著楊嗣昌行轅的大印。張獻忠把他的義子李定國叫來,叫他打扮為楊嗣昌使者,帶了幾名“隨從”和令牌、文書,混進襄陽城去。

李定國帶了公文、令牌,來到襄陽城邊,正是夜色朦朧的時候。他在城門外向守軍喊話,守城明兵聽說是楊閣部派來的使者,驗過令牌、文書,也沒有懷疑,把李定國和隨從兵士放進了城。

當天晚上,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兵士在城裡好幾處放火,全城的百姓從睡夢裡驚醒,發現到處火光沖天,全城大亂。在混亂中,起義軍開啟城門,大隊人馬趕到,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