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無論是摻在茶、咖啡或酒中,都能找到的人生觀照。
地址:帽兒衚衕36號
延伸景點(1)
張自忠路——鐵獅子護佑下的深宅大院
從雋永淳雅的炒豆衚衕穿出,就是川流不息與世間繁華,以及匯入其間的青磚灰瓦與紅柱飛簷。這是很典型的京城街景,人們往復在張牙舞爪的現代面孔與依稀古貌的舊日風情間,聽得到撞擊聲,聽得到交錯聲,還聽得到面孔背後安然、踏實的步履聲聲。
平安大街就是這樣一條很北京的街道之一,它西起官園,東至東四十條。這條街兩側的歷史可謂是沉穩而厚重,從東不壓橋和西不壓橋告別了黑暗,從眾多的故園名寺再到明清皇城根的遺址等,說這條街為“重點文物保護第一街”應不為過。在平安大街中段的以抗日名將張自忠命名的張自忠路上,王府舊園一戶挨一戶,段祺瑞臨時執政府舊址、歐陽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孫中山行館等,這些舊日故事發生之地的外觀,雖是有著不盡相同的氣質和調子,但內裡卻是一樣的懷舊,一樣的情節。
從亂世沉浮到學術淨土
張自忠路3號,一整排華麗而蒼涼的歐式洋房,新修的大門前守著“不得參觀、拍照”的門衛,無非只是個虛擺設,這裡因有一部分被作為了人民大學宿舍,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出入自由之地。而當年,這兒可是段祺瑞執政府,在抗戰前為鐵獅子衚衕1號,還有那不遠處的鐵獅子衚衕3號,便是當年的孫中山行館,只是如今行館一直被某機關單位佔據,未得開放。
這裡清代原為和親王府。清末時府內的建築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磚木結構的樓群,也就是如今的這座灰磚色的歐式古典主樓,主樓的東、西、北三面還各有一座樓房。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總統府和國務院便設在這裡。後來,曾經沉浮六次執掌京城的陸軍總長段祺瑞入住,這裡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陸軍總部。總統、總理大權總攬時門前的車水馬龍,失勢後的門可羅雀,荷槍實彈的“三一八”慘案,風雲急轉直下後的“南下頤養”。這位北洋軍閥的政治風雲人物段某,在與京城斷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後,選擇在上海過上了吃齋唸佛的日子,最終飲恨而去。
鏽澀的窗欞把手,褪色的遊廊欄杆,吱呀作響的純木地板,陳舊華美的西式吊燈,這些距離我們年代並不太久遠的物件,所散發出的滄桑味道彷彿還想要訴說些什麼,最終卻是欲言又止。
段府昨日的榮辱到底是漸行漸遠了,現在的主樓已成為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灰色的磚石調子和幾隻流浪貓出現的寥落院子,在冬日裡難免會顯得有幾縷肅殺。但那枝頭的玉蘭骨朵兒和已返綠的迎春枝條,社科院前孤單的籃球架子,放有綠色植物的旋轉樓梯,古董般的沙發和檯燈,寬大的簷角與遊廊,還有那見證了人生太多美麗與憂傷的大樹……這一切的一切又不免讓人會去遐想有關它的春暖秋涼,復又憶起院子裡曾經的故人舊事。
西式小洋房裡的昔日閒情
段府西邊隔壁,張自忠路5號的小門臉兒,與東西兩側“豪宅”的段府和和敬公主府相比的確是有些拘謹、清冷。半中半西的紅門微微敞開了一條縫兒,圓柱尖頂的洋房主樓流露出幾許遺世的靜寂,東、西兩側後搭建的民房中正飄出油鍋裡的炒菜味道,後院寬敞的大瓦房硬是被夾雜其間的凌亂民居、雜物,扯得七零八落,沒了昔年的神采與風度。
這裡便是民國“四大名旦”之一,有〃南歐〃之稱的歐陽予倩故居,而有著“北梅”之稱的自然是指梅蘭芳。歐陽予倩在中國戲劇史上的成就和貢獻不在梅蘭芳之下,歐陽先生堪稱為中國話劇的奠基人,在教育方面還曾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遙想當年,這棟生著壁爐的小洋房中,穿梭來往聚會的不只郭沫若、田漢、曹禺、老舍等老輩文藝界名人,國際間的學界老者更是頻繁來此。只是那本有“第一部舞蹈斷代史”之稱的《唐代舞蹈》,以及那出名為《黑奴記》的話劇和歌舞劇《和平鴿》等,在今日是漸少被人提起了。
延伸景點(2)
交錯重疊的昔年餘香
清乾隆帝曾經最寵愛的三閨女和敬公主,她是第一個被乾隆指婚嫁了出去的格格。在與蒙古貴族聯姻後,這位公主便過上了顯赫與沉浮並存,美麗與哀愁相加的日子。歷史有選擇性的記憶了公主與和碩親王的生活,現今的張自忠路7號,當年大婚之時不知曾有過何等的氣派奢華。可這位最終逃不過政治籌碼命運的公主,在這裡度過的日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