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問。
可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腰痛越來越厲害,而一用“妙招”,胃又會難受得厲害。不得已,他才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告訴他,他因為過度服用止痛藥,破壞了胃黏膜,導致胃部糜爛,形成了潰瘍,而他的腰痛是因為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原來,他每次對付腰痛的“妙招”就是吃止痛藥。結果吃藥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腰痛發作次數越多,止痛藥吃得也越來越多,最終不僅沒能解決腰痛問題,還吃成了胃潰瘍。
и米и花и書и庫и ;www。7mihua。com
第14節。
還有一位朋友,有慢性胃炎,我多次囑咐他生活要有規律,尤其一日三餐,一定要按時吃。平時在家時,一日三餐還有妻子提醒,可一旦碰上出差,他的胃就要跟著受罪了。上個月,他到外地出差,有一天下午因為忙開會就沒顧上吃晚飯,結果下半夜時胃部突然劇痛難忍。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他就吃了幾片止痛藥。可疼痛不但沒減輕,反而更厲害了,最後被同事送到醫院檢查才知道,他因急性胃炎發作而亂吃止痛藥導致病情更重了。
日常生活中,胃痛應該是個很常見的病,很多人可能都本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老習慣,疼痛了,馬上吃幾粒止痛藥。其實這樣不但不能緩解胃痛,反而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發胃穿孔、胃出血等嚴重的上消化道併發症。
止痛藥的正規名叫“解熱鎮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對發燒性頭痛、運動後肌肉疼痛等,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它獨獨對胃疼束手無策,你說有趣不?而且止痛藥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損傷胃黏膜,造成胃痛加重。其實最好、最安全的止胃痛的方法,就是透過穴位按摩、艾灸、貼敷等方法來止痛,不但起效快,而且沒任何副作用。當然,如果你一定要吃藥的話,最好別吃止痛藥,得吃“胃藥”才行。
比如,你如果是胃痙攣引起的胃痛,表現為上腹部劇烈絞痛,有時還會嘔吐,應及時服用解痙藥,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複方顛茄片等,來緩解胃部痙攣;如果是規律性的上腹痛,進食後約1小時開始的,可能是胃潰瘍引起的,應服用抑制胃酸類藥物,如西咪替丁;如果合併有腹瀉、嘔吐等現象,則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此時應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胃炎顆粒。
當然,即使你是一位老胃病患者,出現胃痛時,我也不建議你在家裡自行服藥,尤其是出現與往常不一樣的症狀時更要注意,最好能及時到醫院檢查,防止病情惡化。如果是新發病的患者,也應先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胃部不適,再對症治療。
因為身體某部位疼痛而吃止痛藥吃出問題,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我在門診就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患者把止痛藥當成止痛法寶,腰疼了,肚子疼了,腿疼了圖省事兒吃上幾粒止痛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甚至是非常危險的。市面上的止痛藥物多數都是消炎鎮痛藥,雖然有鎮痛作用,但對腸胃、肝臟、腎臟等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我的一位患者,是個30多歲的女白領,因為偏頭痛一直不好來我這裡就診。她跟我說,以前每次頭痛一發作,她就吃吲哚美辛來止痛。一個多月前,她感到全身乏力、嗜睡,眼皮水腫,口乾舌燥,還出現體重減輕、關節疼痛的現象,同時小便增加,尤其夜裡,總想起來解小便,還伴有尿頻、尿急、血尿等症狀。這時她才有點兒擔心,到醫院一檢查,結果是:紅細胞3個+號,尿蛋白和白細胞各2個+號。結合她以往的服藥經歷,醫生告訴她,她的腎臟已出現明顯的損害,為“止痛藥性腎損害”。
近年來,國內外有許多因服用止痛藥而發生腎毒性作用的報道。目前,止痛藥引起的腎功能不全已佔藥物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的37%,而且服藥超過3個月就會出現不適症狀。你看看,本來是為了圖方便、圖省事,結果不但沒治好原來的舊病,還可能會引出新病來。
所以,作為一名疼痛科的醫生,我有必要提醒大家,千萬別把止痛藥當成法寶,任何一種止痛的藥物,經常服用都會或多或少地給身體帶來損害。大家都熟知甚至常吃的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及一些複合製劑如APC、索米痛片等,對頭痛、頸項痛、肩臂痛、關節痛等的確有一定的療效,但如果你把它們當成寶貝,哪兒疼了就吃,長期服用,身體就會漸漸產生耐藥性。今天你吃一粒管用,過幾天再吃一粒可能就不行了,就得吃兩粒、三粒才管用。這樣一來,你用藥的劑量就會越來越大,不用即感到疼痛不適,最後甚至出現“藥不離身”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