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因為生有宿根,故自幼地敝屣尊榮,遁入空門,研求佛家奧旨,功行精進,早巳深入三藏,博通大乘,自號為求那跋陀,發大願力,誓將西方大乘之教,傳入中土,故飛錫東遊,欲向大眾宣講《華嚴經》。可是與前次的沙門跋陀一般,因言語隔絕,講解不通,心中十分愧嘆,深恨自己功行未深,以致有此。就遁入九華山,在蓮花峰一個石窟中,面壁趺坐,不斷地念誦著《多心經》,希望感動菩薩,指示迷津。
可巧今天菩薩適從此處經過,聞聲而至,早就知道他的意思。菩薩暗想:“難得這求那跋陀有此堅定意旨,如今我不點化於他,更有何人能點化他呢?”於是,便將身隱過,暗中幻化了去指示他。
那求跋陀當日夜間,在入定之時就覺得石壁之上,忽發現了一片光華,隔了半晌,光華之中就湧現出一朵蓮花,蓮花中間,又湧現出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菩薩頂上又現出一匹寶馬。求那跋陀便將前事訴說一番,請菩薩慈悲!菩薩只是含笑不言,卻見那匹寶馬,發開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求那跋陀到此恍然大悟!明明菩薩在告訴我,欲通華語,非周遊中土用心學習不可。他領悟之後,石上的幻影就不見了。
求那跋陀次日即便離了此間,到處雲遊。九年之後,所有華語無所不通。於是重歸九華山宣說《華嚴經》,果然人人了悟了。求那跋陀於是就在昔年面壁處,建庵塑像供奉。那一尊觀世音菩薩法像,其餘與平常的一般,只是頂上卻多一匹寶馬,故世人稱為馬頭觀音,也稱為馬頭明王,後人尊為畜牲道的教主。
自從這一尊異狀的觀音塑成之後,一班善姓,都有些疑惑起來,以為好好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如何頂上卻添上一匹馬,畜類居上,豈不褻瀆了菩薩?於是在求那跋陀講經說法之餘,便將此意向他請教。
求那跋陀先將前事告之大眾,然後說:“佛家輪迴,分為六道,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觀世音菩薩本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宗旨,故也分為六相。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此道苦最重,故宜現大悲相,世傳的千手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飢渴,宜現大慈相,世傳的聖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獅子無畏觀音破畜牲三障,獸王威猛,宜現大無畏相,這位馬頭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三障,此道猜疑嫉忌,宜現普照相,世傳的十一面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驕慢稱天人,理則佛性稱丈夫,故宜現天人丈夫相,世傳的準提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標王得臣,世傳的如意輪觀音就是此道的部主。所說的三障,就是惑障、業障、苦障三樣。觀世音菩薩既各主一道,寶相也就因之而異了。
“這尊馬頭觀音在六相中還算不得異相。象十一面觀音,共有十一付面目,當前三面作菩薩面;左廂三面作嗔面;右廂三面作菩薩面,後一面作大笑面,頂上一面作佛面,各各不同。
“又如準提觀音,一身十八臂,面有三目。上兩手作說法相,右面,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把劍,第四手把數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羅迦果,第六手把鉞斧,第七手把鉤,第八手把跋折羅,第九手把寶鬟;左邊,第二手把如意空幢,第三手把蓮花,第四手把罐,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輪,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賢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羅密經》篋子。七寶莊嚴,又是一付法相。
“至於如意輪觀音,六臂金身,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於說法相。第一手思維,憫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寶,能滿眾生願;第三手持念珠,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手持蓮花,能淨諸非法;第三手持輪,能轉無上法。這又是一付寶相。
“世俗見識不廣,故見了這尊馬頭觀音,以為詫異相,實不知菩薩具廣大神通,何相不可以幻化?異相正多著哩!貧僧從今起,發願化緣,塑全這六尊觀世音菩薩法像,也好垂示後來。”
大家聽了他這番話,方才恍然,各各認捐金資材料,不足的由求那跋陀到民間去募化,完成這六觀音的工程,我算一言表過,以後不再提及了。
我在這裡又有幾句話要交代一下。佛教的主旨,不外乎警世與勸善兩途。至於菩薩的是否有此相示世,佛家雖如此說,我們正也不必斤斤計較它的有無。大概所示的善相,那就是勸獸的意思;所現示的畏懼相,那就是警世的意思。菩薩不必真有此相,說的人不妨如此說,塑的人不妨如此塑,那說的人,塑的人,就具有菩薩心腸。
譬如說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