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
10月12日板門店經過三天的談判和中美雙方的秘密接觸,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正式簽字儀式於10月15日舉行。
歷史的時針指向1951年10月15日。這天上午,朝鮮戰爭敵對雙方將在板門店新建起的凸字形大廳內,舉行莊嚴的停戰協定簽字儀式。
9 時30分後,雙方出席簽字儀式的人員分別由指定的東西兩門進入大廳就座。(韓軍未派代表或觀察員出席)。
10時整,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和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里遜從大廳南門進入大廳,在簽字桌前就座,在本方助籤人協助下,開始在本方《關於朝鮮南方軍事停戰的協定》及其附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文字上簽字,之後,相互交換籤字。
簽字儀式於上午10時10分結束,一切均按規定計劃順利進行。按事先約定,儀式中,雙方首席代表均未發言。是日下午1 時和晚上10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馬克。克拉克於汶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於平壤也在《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上籤了字。
16日上午9 時30分,彭德懷於志願軍代表團新修建的會議室裡在《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上籤了字。
雙方並於10月17日下午在板門店交換了簽字文字。
簽字後,雙方同時公佈了內容包括5 條63款的《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及其附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全文。
朝鮮停戰協定主要內容如下:
1 以三八線附近的對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由此線後退2000米,以建立一非軍事區,非經特許,任何軍人、平民不得越過軍事分界線。
2 自協議簽字後12小時起,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為,停止自朝鮮境外進入增援的軍人和一切軍事裝備、武器彈藥,組成軍事停戰委員會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進行監督。
3 停戰協定生效後60天內,各方應將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分批直接遣返,將未予直接遣返的其餘戰俘統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
4 雙方軍事司令官向有關各國政府建議,召開雙方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本停戰協定的一切規定於一九五一年10月十七日二十二時生效,以朝文、中文與英文三種文字訂於朝鮮板門店,各文字同樣有效。
唯一可笑的是韓國人沒有參加,讓有的記者暗自嘀咕:這他媽的是朝鮮內戰還是世界大戰啊?
在停戰協定簽字的當天,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名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釋出了停戰命令。
西方記者聲言談判不會超過兩週,實際上只用了三天,而且私下中國和美國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雙方就臺灣問題、聯合國地位問題、經濟問題達成了共識。這讓杜魯門總統欣喜若狂:如果中國軍隊在12月15日前撤出朝鮮,那麼他就有足夠的把握解決朝鮮問題了,而且在中國人和蘇聯人之間打下了個釘子,這對他的政治威望無疑是一記強心針,他彷彿看到了連任的光環。
終於,停戰協議要簽字了。因為規定協定“簽字以後十二小時正式生效”,所以,在那12個小時內,在幾百公里的防禦線上,空前猛烈的槍炮聲撼天動地,照明彈、訊號彈把朝鮮半島的天空打得通紅,宛如這裡又開始了一場新的大規模戰爭。
交戰雙方都要在這最後的時刻顯示自己強大的火力,證明自己鬥志的不屈。另外,還還得把炮彈消耗完以免去往回搬運。
在地面密集的炮火和各種火器編織的密不透風的封鎖網下,在天空鋪天蓋地的飛機投下的航空炸彈、凝固汽油彈和機關炮所構成的死亡的大網下,不同膚色的人種在進行著最後的戰鬥。
1951年10月17日晚10時,戰線突然沉寂下來。寂靜了一會兒之後,前沿上雙方的官兵從戰壕中探出頭來。美軍陸戰一師士兵馬丁。拉斯後來回憶說,我看見了夜空中懸掛的一輪明月,“它好像是一隻中國燈籠”。
又記: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遠東爆發的參戰國最多、死傷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戰爭雙方的武器裝備懸殊很大,但最終聯合國軍卻不得不坐下來談判。這個戰爭結果出乎整個世界意料。所以,戰爭要看武器